文章内容

深圳大学 - 《深圳大学报》

荔园2020级新生军训

热血军训激情青春

2021-01-25     浏览(106)     (0)

  暖冬盎然,军姿昂扬。1月25日上午,深圳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李清泉,副校长王晖在党政办、宣传部、学生部武装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看望粤海校区军训师生。
  李清泉一行首先来到元平体育场看望一团师生。李清泉走访了一团团部、医务室及宣传组工作室,他格外关心学生们的身体状况,多次询问军训强度和每日学生的缺席情况,对伤病连学生们“轻伤不下火线”“争取早日归队”的精神表示赞赏;他还对学生们在疫情期间的春节返乡事宜非常关注,认真询问核酸检测安排情况。李清泉对学生们在训练中所展现出的认真态度和优异成果表示肯定,希望受训学生们再接再厉,在军训过程中增强自己的体魄,锻炼自己的意志;同时向连日来为军训工作辛勤付出的各位教官、带队教师以及医务人员表示感谢,鼓励大家圆满完成军训任务。


一棍在手  挥斥方遒
——记一团棍术操特色方阵


       “嘿!哈!”左腿弓步,右脚弹踢,230名来自一团的受训学生组成棍术操特色方阵,他们手执长棍,目光坚毅,口号字字铿锵,棍术招招有力。无论是手的幅度力度、脚的站位姿势还是挥棍的高低角度,都尽显他们风华正茂、挥斥方遒的青春面貌。
  棍术操,准确叫应急棍术,由“劈击弹踢、拨盖挑击、扫崩挑击、扫盖劈颈、戳踹劈头、扫腿崩击、架踢劈击、扫蹬戳胸、拨蹦击肋、抡扫摔击”十个招数组成。
  “棍术操相对于匕首操、军体拳而言会难很多,但就像建高楼大厦一样,从细小动作开始练起,再完成大动作。”潘品成教官承认棍术操训练辛苦,训练动作多、强度大、时间紧,因此他会根据受训学生的接受能力,将棍术操进行改编,并将各个招数巧妙分解,以便受训学生可以更快更好地掌握棍术操的要领。在潘品成看来,棍术操的训练不只是一项任务,在教给受训学生防身术的同时,也通过严格的要求和团队的磨合,让他们认识到专注和团结的重要性。
  谈到训练中的困难,来自高等研究院的童亚楠认为第三招数中的转圈换棍比较有难度。受训学生所拿的“齐眉棍”足足有两斤,配上蹦跳、换手等动作就变得难以协调。除了接受潘教官的耐心指导外,在休息时他们还看教学视频“补习”,相互学习交流。从最基本的跪步、转体、蹦击,到实现行云流水的招数展示,他们逐渐掌握了要领。
  值得一提的是,在深圳大学往年的棍术操方阵中,只有男生刚劲的身影,今年则首次出现了盘起长发的“铿锵玫瑰”,她们约占棍术操方阵人数的五分之一。童亚楠觉得学习棍术操对自己而言是非常宝贵的经历。无论是教官还是男生们,都对女生们的表现赞不绝口:“她们认真,不怕苦,不怕累,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花样”少女  团结而出
——记二团花样队形特色方阵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口令一出,8秒内750名花样队形特色方阵成员完成由整齐的行列到“口罩”图形的转换。随着主持稿内容和情绪的推进,“救护车”“火神山”“国旗”“中国梦”等字形或图形呈现在眼前。配上铿锵响亮的口号,来自二团的女生们展现出“巾帼不让须眉”的飒爽英姿。
  花样队形特色方阵每天训练的内容有蹲起、图形和摆字。蹲起是为了变换图形,摆字是要求所有成员配合教官所给的主持稿内容,摆出符合“致敬抗疫英雄”“爱校”“爱党”“爱军”“爱国”五个主题的字形。“每天的训练强度不大,但对每个人专注度的要求很高。”艺术学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陈泽欣介绍道,方阵的变换复杂、难度大,每个人都要记住站立和蹲下的时间点,在几秒之内做出反应,并且配合好教官讲话的节奏。尤其当每个人都举牌子时,颜色或是图形的错误都会影响到整体的观感。只要出现错误,张桂明教官就会要求所有人重新来一遍。严格的要求和强烈的团队观念让花样队形特色方阵的成员很快开始适应并做出调整。“以前需要20秒,现在只需要不到10秒钟就可以完成集合。”陈泽欣说。
  相对于其他方阵而言,花样队形特色方阵不仅能够展示军人的风采,还可以表达共同抗疫、爱军爱国等的情怀,配合摆出来的每个字符图形,都传达了当代青年的正能量。谈到第一章节“致敬抗疫英雄”时,同样来自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冯易鑫分享了她的感受:“我是河北省石家庄人,我的家乡正处于防疫形势严峻的时期,所以这些动作的变化,特别是‘钟南山’字形摆出来,让我很受鼓舞,我也希望我的家乡能够尽快摆脱疫情的影响。”(记者 陈俊颖)


历经磨砥   渐至佳境
——— 记特色方队军乐方队


      早上7点50分,学生活动中心二楼就传来了乐器声。推开门,手持单簧管、长笛、萨克斯等乐器的学生们几乎填满了整个排练室。他们腰杆挺直,神情专注;指法变换间,铿锵有力的《人民军队忠于党》《我的祖国》和《义勇军进行曲》接连奏出。他们是所有军训方队中唯一一支可以“坐着训练”的队伍———军乐方队。
  1月19日,排练进行到第四天,指导老师王志杰听着乐声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出乎意料的是,这100名有模有样的乐手们,在加入乐团之始几乎都是“零基础”。
  “我们当时招新的标准是:只要你喜欢,只要你能坚持下来,我们就欢迎。”王志杰说。军乐方队由深圳大学军乐团中所有的大一新生组成。从去年11月开始上课到现在,队员们真正上手演奏仅仅两个月的时间。为了在短时间内掌握好气息和指法的运用,军训开始之前,乐团在每周一至周五的早上和晚上分别安排了自由训练和小组训练,周末则是集中训练。法学院法学专业的李澄怡形容训练一天之后的感觉是“四肢僵劲不能动,话都说不出来”。虽然训练期间饱含艰辛,但是最后几乎所有同学都坚持了下来,成为了军乐方队的正式队员。
  军训期间的训练比平时更加辛苦,除了演奏排练之外,队员们还要进行方阵训练。为了省出更多的时间背谱和练习,很多同学利用午休的时间“加训”。晚上的正常解散时间是9点,但是直到9点半,仍然能在排练室外的走廊看见用手机手电筒照亮谱子吹奏的同学,“再来一遍就解散”的声音此起彼伏。李澄怡笑着说:“为了背谱,洗澡的时候也要用手机放着旋律。”军乐团在军训汇报演出中不仅要独立演奏,还承担着为国旗护卫队伴奏的任务。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是王志杰要军乐团达到“专业水平”的标准未曾改变。“军乐方队展示的是军人的面貌,我们一定要对得起这身军装。”王志杰说。(记者 杨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