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发展进步离不开持续的改革创新,汉朝刘安在《淮南子》中道:“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改革创新是我们党永葆生机的活力源泉和国家繁荣昌盛的不竭动力,更是我们“双一流”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改革创新要以观念的转变为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不解放,我们就很难看清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所在,很难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很难拿出创造性的改革举措”。没有思想观念上的“破冰”就没有行动上的“突围”。要实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蓝图,就必须从不适应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思想观念中解放出来,破除因循守旧的观念、打破思维定式,把学校事业发展和个人价值实现放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大局中去思考、去实践,眼界向外对标一流、眼界向内自我革命、眼界向前提高能力,在西北谋天下。
改革创新要以制度的优化为基础。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脚知道。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就要用改革的实践来回答,思维政策限制了发展就要用制度创新办法来回应,现行制度能不能引领事业发展甚至是不是适应事业发展,就要以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思维方式推动机制变革、制度创新,与时俱进地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要紧紧抓住生产要素中人这个最活跃的因素,制定多维度的评价原则和评价标准,既承认每一位教师的一切有效劳动,又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少劳少得的导向,把每一位师生的潜力活力激发出来调动起来,让每一位师生的创造力竞相迸发、个人价值充分实现。
改革创新要以一流的目标为牵引。“登泰山而小天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需要我们坚持“四个服务”“四个面向”,既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又重视立德树人和科学教育、人文教育;既精准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国家发展战略,又服务地方和企业行业需求;既巩固提升传统优势学科的水平,又打破现有格局和壁垒,优化学科布局、推进学科交叉、拓展新的增长点,入主流争主导,以一流学科带动一流大学建设。
改革创新要以实干的精神为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新时代兰州大学历史方位、目标路径第十次党代会都进行了详尽擘画,现在的关键是鼓足干劲、奋发图强、狠抓落实。这需要我们拿出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勇攀高峰的责任感、争创一流的使命感,在改革创新的时代洪流中勇立潮头,既做大底盘又提高质量;需要我们提高本领、增强能力,把注意力聚焦在发展上、把力量汇聚到主动作为上,做既打基础又利长远的事情,以兢兢业业的工作合力加速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创造兰州大学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