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理工大学 - 《山东理工大学报》

情 动

———观影片《情书》

作者: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蒲奕霏    
2021-03-12     浏览(181)     (0)

1995年上映的岩井俊二导演的《情书》开启了很多人的青春,他的电影也成为不少人必看的影片。有人说岩井俊二“对唯美的追求始终与对污浊的痴迷相伴而生”,唯美的《情书》和残酷的《燕尾蝶》并存。而青春本身就是两面的,正所谓把青春献给青春,用青春来埋葬青春。

《情书》作为日本新电影运动的代表作,创造了文艺电影的观影奇迹,有人甚至称之为“《情书》现象”。一切从寄错了的信开始,两个有缘的姑娘因为同一个过世的男生而联系在一起。她们互相帮助对方找回曾经忽视的爱情和不曾拥有的记忆,她们都获得了想要的东西,哀而不伤,唯美至极。这部电影一定得在非常安静不被打扰的环境下观看。岩井俊二永远知道如何把“暗恋”拍得比“初恋”更美,一场跨越时空、通往天国的书信对话,让人们明白当所有人都执迷于“爱到你”时,岩井俊二却告诉你“爱你”才是隽永。

我最开始看《情书》的时候被电影的故事和构思震惊到,只要看过的人,都会被这段跨时空、通往天国的对话感动,我好像终于明白了一切,我好像终于唤回了一切,我好像终于可以放下一切。片子与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有相似之处,但是如此丰满的设定让它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爱情故事,作为一个后来者,岩井俊二能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情书》的开场一幕可谓经典,主人公博子,出场两分多钟,没有说一句话。她先躺在雪地许多秒,仿佛已经死去一般,让我们摸不着头脑,光色渐亮,雪花渐渐飘落在她身上。忽然,她睁开眼睛,大口猛烈喘息。这时候,我们察觉到她刚刚是忘记了呼吸,她站起身,我们看到她身穿丧服,隐约感觉到一些不同的东西。她动手抖落掉身上的雪,雪很多,可见她在地上躺了很长时间,沉浸在往日的思念与回忆里,一动未动。接下来,是一个手部特写,她想攥住什么,却又时而松开,她想把手松开,却又放不下,悲伤涌动。她仰起头,望向天空,仿佛在感受什么,但是她绝不只是在感受雪花。她仰望天空,思念到无法呼吸,是在寻找、感受她那已经逝去的爱人。最后,是一个全景,荒茫的雪地上,她踱步前进,随着镜头推移,我们看到前路的房屋。至此,影片没用一句台词,就让博子在深沉的悲伤和思念中,与远在天国的爱人告别。刚看的时候,我并没有理解,看完整部影片再重新看开头,就会发现不一样的世界,正如姜文所说:你没看懂,并不等于你没看见。这就是视听语言的魅力所在。

博子的情绪,此时已植入到你的潜意识,使你在潜意识里达成与人物的共鸣。换句话说,岩井俊二只用了两分多钟,就把博子这个人物还有影片的主题立住了。“雪”,贯穿了影片始终,它意味着天真与纯洁。这正是博子身上最大的特征。

偶然翻到亡故未婚夫藤井树上学时的地址,博子决定寄出一封通往天国的信,此时她的眼神,是多么天真多么纯洁,纯洁得让人悲痛。意外地收到回信后,博子没有表现出惊诧,她也没有慌乱失措,没有恐惧。而她就像个得到糖果的小女孩般,喜滋滋地拿出信。对于藤井树的爱情,她矢志不渝;对于藤井树的回信,她相信来自天国。这是一种多么纯真,多么具有魅力的青春人格体。后来博子得知,回信者并非来自天国,而是来自远方的一个女生。这个女生,也叫藤井树,与博子的未婚夫曾是同学。接着影片进入校园阶段,两位藤井树的故事让人看到了真正的爱情。影片结尾,女藤井树终于收到藤井树那本寄托了“情”的“书”。多年以后,藤井树将自己的情动回忆,在女藤井树身上永恒延续。藤井树虽然一生都没有结婚,却将这世上最美好的爱情,深深烙印在两个女人的生命里。

少年时的爱恋不出于理性,也并不完全出于生理欲望,它是一种似是而非的状态。法国哲学家德勒兹把这种状态称之为:情动。它是暗恋,是灵魂上可望,身体却不可即的。曹植在《洛神赋》中写道:“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就是爱恋飘在半空中,朦朦胧胧。再往普通里讲,就是你坐在飞机上,最有感觉的时候,并不是飞机在地上滑行,也不是飞机在云层中平稳翱翔的时候,而是飞机将要起飞或降落时,不能真正触及到地面的时候。“若将飞而未翔”,最使你情绪涌动。《情书》所表达的,正是这样的一种爱情。

“你好吗”“我很好”画面定格在博子仰头看雪花的侧脸,干净到极致的电影,它让我们相信在这个充满了怀疑和虚伪的世界,仍然会有这样纯净的感情存在。它让我们相信,真正的情感与一切盛大而喧嚣的事物无关,与飞逝而过的时间无关,它静静地藏在一张借书卡的背面,等待着让你措手不及。

永远记得少年藤井树站在窗边翻书的侧颜,永远记得少年藤井树骑着自行车冲下来往少女藤井树头上套塑料袋的样子,永远记得少女藤井树看见那张画像时手足无措的样子。那些样子,名字都是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