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 - 《河南农业大学报》
立足家门口走出致富路
作者:学生记者 贾星星
洛阳养猪户朱便芳通过自学养猪技术,成功脱贫致富,成为村里脱贫致富的模范担当。她通过喂料、清粪等措施照顾猪群,并定期消毒预防猪瘟。她的故事展示了农村妇女通过勤劳和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力量。
消毒、喂料、清粪……过年期间,洛阳市宜阳县柳泉镇鱼泉村48岁的朱便芳照常到村西口的养猪场照料她的200多头猪。“这两年猪价行情好,肉猪一斤卖到十好几块,家里花销、孩子上学买房都指望这些宝贝疙瘩了,我必须把它们照顾好喽!”她笑呵呵地说。
朱便芳的养猪场有两个猪棚,大棚进门便是一条通道,左右两排猪舍,干净整齐。猪棚上边盖着塑料薄膜,起着保温的作用,一头头白白胖胖的猪在温室里舒舒服服地躺着,懒洋洋的样子惹人爱。朱便芳背着消毒喷雾器,右手拿着喷杆,脸上挂着笑容,一边给猪场消毒,一边说道:“年前的一批肉猪卖了个好价钱,孩子买房有望了!”
四年前朱便芳家里还是另一副模样,家里借钱刚盖起养猪场,丈夫就因脑溢血救治无效去世了,留下患有肢体残疾的爱人和两个刚上大学的孩子,她也因此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孩子在大学每年领到4000块助学金,朱便芳自己四次病发住院全免费,大大减轻了家庭负担。她说:“党和政府帮助我家解决了生活问题,但是不能一直依靠党和政府,得想办法靠自己过上好日子才长远。”
于是,她就在村干部的帮扶下凑钱,把养猪的生意做了起来。她说:“养猪技术都是自学的,有书上学的,手机上学的,另外不懂的就咨询村里的同行或者兽医,慢慢摸出技巧。比如:肉猪是自动料槽,吃多少喂多少,母猪一天喂一次就够了;特别要注意预防猪瘟,每三天做一次消毒;饲料用好的,猪才能长得好。”村民提到她都夸赞说:“别看她腿脚不利索,干起活来一点儿也不含糊,很是勤奋。”
2018年,朱便芳主动申请摘掉了贫困帽子。四年来,她从一名普通农村妇女成长为养猪能手,也成为了村里脱贫致富的模范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