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各异的鸟儿似乎欲要振翅飞翔,栩栩如生的花朵争奇斗艳,逼真如实的山石草木让人分辨不出真假……一个个作品如同动态中凝固的瞬间,走近似乎还能听见鸟儿的鸣叫,这些令人拍案叫绝的作品,都源于一个普通的食材——糖。在加入了食用色素之后,原本颜色单调的糖变得多彩缤纷,同时糖的延展性,为制作不同的形态创造了先决条件。
在11月份我校举办的黄山学院第四届大学生食品设计创新大赛暨2020年安徽省大学生食品设计创新大赛选拔赛中,共有14件作品100余名学生参与,最终从中遴选8件作品参加2020年安徽省大学生“三只松鼠杯”食品创新设计大赛决赛,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唐俊杰带领团队用面制作的“凤穿牡丹”荣获校赛一等奖。
攻克难题,坚持到底
在准备把校赛作品带去芜湖参加省赛时,唐俊杰和他的团队发现作品太大,放在架子上有一米多高,不方便携带。经过一个短暂的会议讨论,他们最终一致决定,重新做几个小件作品带过去,所以就有了以“百鸟朝凤”为主题创作的六个小产品。但是通往成功的路上总是布满荆棘,用糖做的小作品在低温下容易破碎,在高温下容易融化,最后他们通过商讨达成共识,用恒温袋包装,坐高铁去参加比赛。唐俊杰坦言:“提着作品一路小心翼翼,生怕‘鸟儿们’有什么闪失,到达场地后立马打开看看,好在作品最后都安然无恙。”
唐俊杰团队截至目前已获得了两项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实用新型专利,两项外观设计专利。“过程很艰辛,自己没有很系统地学习,过程也没有想象得那么顺利。”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好在结果是令人满意的,“老师很辛苦,在手法、造型上都给予了我们很多帮助。”对于指导老师,唐俊杰非常感激。
大力传承,卓越创新
“糖塑面塑艺术的传承在当今高节奏的城市生活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的传承与创新是有一定意义的。”中法酒店管理的何彬宸作为团队中负责答辩的一员,对于这些作品有着比较系统的看法。“我们的创作手法与捏面人、做糖人是极为相似的,在走访了黄山附近一些糖塑面塑手艺人之后,我们有了初步的规划。跟着前辈们的配方来做,有一定的传承,但同时也有一定的创新,”
这些作品解决了传统配方制作出来的作品易开裂、不易保存、可塑性差、口味不佳等问题。经过大量的实验和数据分析,在配方上有一定的调整;开发打磨新的制作工具,经过反复试验验证,大大提高了生产制作效率,同时也申报了一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在制作手法上作品形式多样化,独创简洁版真人糖塑塑像的办法,克服了传统作品表现形式较弱、缺乏立体感及美感,满足不了审美及个性化需求等相关问题,“我们的大部分作品均申报了国家外观设计专利保护。”唐俊杰骄傲地对记者说。
分工合作,共创未来
我们的队员们分工明确:绘画草图、制作蛋糕、调糖、PPT答辩演讲等等,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等把作品设计好造型之后,需要开模土雕,塑出原型,有的时候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其实大家都处于紧张的状态,但我们是一个团队,自己的情绪也影响着别人。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努力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队员可能会因为一些小事意见不统一,有过争论,但这都是正常的,也说明了我们队员思维活跃。”在谈到自己的队员时,唐俊杰笑了笑,成功离不开每个队员的勤奋和努力,“要想成功,每个人首先要做好自己正在做的事,对于我的专业,我也会一直坚持下去!”
每一个忠于坚守的人,定会努力立足于当下,保持那一份热爱,奔赴下一场山海。
融媒体中心校报记者:徐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