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把党旗插到第一线, 让公司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带领全体员工在第一线 “冲锋陷阵” 是重要的引导方式和工作方式。
为此, 公司党委宣传部策划了 “把党旗插到第一线” 系列宣传。
本系列围绕公司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在推动, 复工复产、 安全生产、 脱贫攻坚、 管理提升、 中层崛起等工作一线涌现出的鲜活案例进行宣传。
本期为您推出最后一期 “把党旗插到中层崛起第一线” 。
“不能含糊其辞、 语焉不详, 不说措施、 不讲方法、 不明确指导, 说话云遮雾罩, 让经办人听得云里雾里、 不知所谓。 ”
2019 年 8 月, 第八期局管干部培训班上, 公司党委书记、 董事长王世峰一席语重心长的讲话, 让参加培训的37名新晋中层干部不禁 “照起了镜子,整起了衣裳” 。
逆流之中坚如磐石者, 谓之中流砥柱。
中层干部向来是企业发展与改革的中坚力量。
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高素质人才支撑, 其中中层干部的作用举足轻重。他们是企业改革深入、 业务开展、 队伍建设的开道者、 筑基者、 领风者。
中层强, 则企业强。充当开道者——以责任和担当, 快速响应企业要求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对于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一种奖励制度。获得者被称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公司技术中心主任、 副总工程师时蓓玲就是公司在岗人员中获此殊荣的第5人。
“中层干部的第一责任不是简单的上传下达, 不是简单地把领导说的告诉下属就算履行了职责, 而是有着独特的能力和存在的依据。这个能力就是中层干部的专业支撑能力, 这也是中层干部之所以存在、 之所以必要、之所以重要的依据。 ” 王世峰如是说。
时蓓玲就是 “专” 而精则 “仕” 的典范。
从事水运工程科研技术工作20多年的她, 在港口工程结构、 岩土工程等领域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 并为公司培养了一支优秀的科研团队。她所带领的团队两度荣获 “上海市劳模集体” , 连续4年获评上海市重点工程立功竞赛先进集体。
中层干部更是利刃尖刀, 可以为公司改革创新开疆拓土, 充当开道先锋。
2019年, 为实现科技兴企, 公司成立技术中心。时蓓玲成为技术中心首位主任, 并在技术中心实现实体化运营以来, 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在为企业闯关夺隘的大道上, 时蓓玲不是少数, 更不是唯一。
深耕海上风电灌浆连接核心技术近15载, 汪冬冬一直在路上。
从基础研究工作到现场技术支撑, 再到主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从科研助理到重大科研项目负责人, 再到中交港湾 (上海) 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汪冬冬及其所带领的研发团队创立了海上风电灌浆连接核心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国产品牌, 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 同时还助力三航海上风电事业稳扎稳打并最终在业内拥有一席之地。
公司党委对中层干部提出明确要求, 做战略的转换器, 当改革的驱动器。
汪冬冬做到了。开道者, 必有无畏逆行的觉悟, 一夫当关的勇气, 不沉湎于赞扬, 不止步于质疑, 行事出言, 科学理念为准; 评啧立论, 发展战略为依。
作为技术牵头人、 团队带头人、 公司负责人, 一路走来, 压力常伴, 诱惑也不少。汪冬冬坦然, 面对猎头公司的高薪聘请, 他从未动摇过。
这, 也是党员干部的责任和担当。
充当筑基者——以一专多能的实力, 支撑公司改革发展
宁波舟山港北仑港区对余振刚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 在这片港区, 他工作了12年。同时, 他也见证了宁波分公司第一项目总部在这里承接了大小30余个工程, 产值31亿元。
摊子大, 经营风险也大, 要降本增效, 难度更大。宁波分公司负责北仑港区的 “大管家” ——第一项目总部经理余振刚——凭着精打细算成为创利大户。
资金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 “血液” , 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运营能力, 是企业管理的永恒主题。
针对落实集团 “两降两控一治一快” 三年专项行动要求, 公司总经理季振祥强调, 公司要紧跟集团工作部署,提前开展行动部署。
王世峰提出的 《中层干部七步工作法》 第二步明确, 中层干部要把宏观的精神、 方向、 要求分解成本单位、 本业务系统的具体工作。
“分公司在资金管理上存在市场意识不强, 眼睛朝内, 等、 靠、 要现象严重, 不利于发挥收款单外的积极性, 从而使 ‘两金’ 居高不下, 出现资金效率底下的现象。 ” 某分公司财务总监如是说。
发现问题不难, 能解决问题才是考验中层干部实力担当的重中之重。
宁波分公司财务管理团队就针对工程项目收款难、 付款压力大的资金矛盾, 积极探索、 勇于尝试, 打造了 “内部账户” 资金管控模式, 实现了公司资金按所属项目虚拟化分账管理, 为公司转变资金管理观念, 逐步和市场接轨,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赢得了助益。
筑基者, 当以专业专攻为器为翼,披荆斩棘, 只争朝夕。
说起机械制造业, 总不免与传统这个词相联系, 而提到三维动画, 则充满了科技前沿的 “潮” 味。而有这样一个人, 他把三维动画技术介入了工程技术与工艺流程之中, 将施工与动画巧妙结合, 用最先进的技术诠释传统的工程。
他的名字, 叫孟若轶——一个筑梦于工艺动画的80后小伙子, 一个在2个领域都出类拔萃的 “匠人” 。
2014 年,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四期工程开工, 孟若轶为项目建立了工程信息模型, 进行设计校核,管控施工进度, 将施工监测数据接入BIM 模型中, 实时关注结构的沉降和位移, 确保了自动化码头高质量地建成。
项目是公司发展的最小单元格,中层干部崛起离不开项目的培养和锻炼。
刚过而立之年的周光明, 现为佛山项目部商务经理。
从一名施工员再到预算员, 4 年间, 他以项目为家, 白天跑现场, 晚上研究课题, 为了项目效益, 精研定额及合同法规。在横琴 PPP 项目中, 他通过调整定额及施工方案, 为项目增加了效益。
他本人先后获得中交城投横琴公司优秀预算人员、 江苏分公司 “四优共产党员” 、 公司商务管理优秀工作者称号。
争做最美 “种树人” 的李常智,1300多个日夜, 远离妻儿, 义无反顾投入到脱贫攻坚第一线, 累计争取扶贫资金近2亿元, 累计帮助减贫人数近8万名, 谱写出三航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绚丽篇章。
孟开醒, 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的新面孔。他从一名施工员做起, 经过10年的努力, 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基层党务工作者。曾任公司太湖隧道项目部党支部书记的他, 深知创业难守业更难, 纵有千难万阻, 党员使命始终在肩。
充当领风者——以不惧挑战、 勇往直前的担当精神, 引领团队奋勇争先锋
在风险挑战面前挺身而出, 在杂音干扰中勇往直前, 这是领头雁们必须具备的过硬素质。
公司中层干部就是各个组织、 团队的领头雁。
在成为项目经理之前, 余振刚一直走的是 “技术流” 。从项目部技术员到项目部总工程师,16年的打磨, 余振刚养成了严谨、 细心的工作习惯。
2013 年 , 浙 江 省 液 化 天 然 气(LNG) 港口工程结算, 这是余振刚第一次担任项目经理并且负责结算的工程, 结果在项目结算时, 还是遇到了老大难问题。
业主方提出该工程采用固定总价合同模式, 设计变更工程量产生的费用只要在浮动范围内, 业主按合同规定价支付。简而言之, 就是多干的活不加钱, 少干的活却要扣钱。
眼看谈判进入僵局, 余振刚并不气馁, 组织项目部集体研读、 逐条分析合同, 日复一日, 经过几个月的钻研和交涉, 终于通过 “签约合同价” 一词, 在与业主谈判中扭转了形势。
最终, 双方决定各退一步, 按实结算, 一项重大亏损得以避免。
事后, 业主方代表调侃余振刚, 真可以算得上浙江商人的典型代表了,手那么紧, 一点利益不肯漏。
领风者, 亦能乘风破浪。在技术攻关过程中, 党员汪冬冬常承担着常人无法想象的巨大压力。
导管架水下灌浆是海上风电基础施工中一项存在高技术风险的关键工作。每次灌浆施工都像是一场战斗, 因为每一次都 “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
2015 年 12 月 15 日夜里, 江苏响水海上风电场海上升压站灌浆施工现场, 他和伙伴们在低温外海的黑夜, 顶着风雨连续奋战8小时, 在完成最后一个节点溢浆后迎来海上第一缕晨光。当时气温只有几摄氏度, 团队每个人都是浑身湿透。
施工船开始被拖轮拖离施工海域时, 海面上已经白浪翻滚, 抢在风浪来临前唯一一个作业窗口, 他们完成了国内海上风电灌浆的首个工程实例。
“一子落而全盘活” , 各级党组织对公司发展战略的深刻把握, 对各项改革措施的坚决执行, 必将凝聚成一股合力, 以轰然之势, 打破藩篱、 激发内生力, 共同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习主席在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强调: “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 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
当前, 公司的改革进入了滚石上山的阶段, 没有现在的学习, 就不能适应未来的发展。
2019 年, 公司共开展各类培训1296期, 共计59234人次参加培训。
“治庸、 治懒、 治散、 治拖、 治扯” ,公司党委指明了作风建设的方向路径。
港湾院公司紧跟公司发展步伐,加强关键技术资源整合, 成立工程结构加固研究所。
在大榭招商国际码头修复工程作业时, 工程结构加固研究所所长谷坤鹏带领团队, 直面潮位不理想、 下雨和灌浆料搅拌机出问题等难题, 敢冲敢试, 6个月干完13个月的活, 节约了工期, 创造了效益。
厦门分公司党委通过 “公开招聘” 、 “严格考核” 、 “职级分离” 等方法, 为实干肯干的行为鼓劲, 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 让甩开膀子干的同志无后顾之忧, 旨在打造积极出击、迅速响应的先锋队。
机务监督员蔡少聪为帮助中广核海上风电项目抢夺黄金施工时间, 仅用时1天就办理好适拖证, 项目上下“闻令而动” , 和风浪抢时间, 24小时完成3个叶片连续吊装, 用 “快速、 精准、 高效” 开启风电施工 “新姿势” 。
一分部署, 九分落实。江苏分公司党委以集团和公司巡视整改工作为抓手, 要求所有干部将 “四个对照”“四个找一找” 常态化, 将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利、 复工有序的工作实践中表现优秀的干部推向前台, 掀起比担当、 比责任, 讲道德、 讲奉献的热潮。
佛山高明项目经理韩玉虎在项目部实行 “问题半小时逐级反馈” 制度, 散漫、 推责现象骤然一清, 在他的带动下, 防疫复工关键时期, 项目职工第一时间 “逆行” 一线, 以最快速度返岗复工。
经年党建引领, 决于中层崛起。各级党组织自当坚持一线练兵,以冲锋在前的实际行动走好这一程,闯过这一关, 让中层干部真正成为企业各业务系统的专业支撑力量, 让三航发展的壮阔画卷再开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