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客乘坐火车,列车停靠在哪个站台哪个股道,全靠车站信号楼传出的指令。近日,记者走进汉口火车站的中枢——运转车间信号楼,看年轻小伙子们是如何争分夺秒,确保春运期间列车有序停靠和出发。每4分钟调度一趟列车“下汉宜 D362,8 车道出发,执行。”“下汉宜 D362,8 车道出发。”走进汉口火车站北侧的信号楼一间办公室内,对话声此起彼伏,助理值班员谢辉一边点击鼠标,发送开放列车信号指令,一边“复读”值班员的指令。
“值班员是这个中枢神经的大脑,负责发号施令,助理值班员负责执行命令,开放信号。发号施令和执行命令都要喊出来,确认信息是否一致。”汉口站运转车间党总支书记孙学军指着值班员解释。
不大的办公室里,桌上三排屏幕,头顶一排屏幕,显示每日工作重点、调度计划及信号开放、站台监控、运转车间的监控等情况。值班员面前的屏幕上,一条条蓝色股道纵横交错,如同心电图,线边标注着密密麻麻、细小的数字和字母,一段段股道时而变红、时而变白,看的人头晕眼花。16 时 47 分,站内 20 条股道已有 10 条已是红色。
“股道变成红色就是火车正在占用该车道,变成白色意味着股道信号开放了,列车可以行驶。”助理值班员谢辉说着话,眼睛却一刻没离开过屏幕。
据介绍,汉口站连接合武线、汉宜线、武孝线、京广线、汉丹线、汉口整备所、动车运用所等 19 个方向,站内仅有20 股道供列车停靠,不算凌晨天窗时间,平均每 4 分钟调度一趟列车的抵达和出发。
“我们一般在列车出发前 3 分钟开放信号。但高峰期,每 2.6 分钟就会抵达一趟列车,开放信号提前到 1 分钟左右,时间十分紧凑,不能出任何差错,否则会影响后续列车运行。”孙学军介绍,每天 15 时到 16 时是列车集中达到的时候,也是最忙的时候,办公室内只听到大家不停在下达、接受命令。
目前,受疫情影响,汉口站每天停靠的列车低于疫情前同期水平,但时值春运,旅客量陡然增加,信号楼的工作量增大了。助理值班员需要长时间盯住屏幕,随时关注调度计划和列车信号开放情况,对眼睛是巨大的考验。孙学军介绍,为了缓解眼部疲劳,一主一辅两个助理值班员一般每隔一个小时就要互换岗位,稍作调整。雨雪天气“争分夺秒”据介绍,每一辆列车停靠的股道基本上不会有变动,一般按照计划调度即可,但经常会有一些特殊情况发生,导致列车进站往往不在计划之列。
“尤其是碰到雨雪天气等突发状况引发的列车晚点,信号楼调度不到位,将会导致后续列车调度等问题,影响整个车站运转和旅客的乘坐体验。”孙学军说。
这样的特殊情况记者当天就碰到了。从广州南站终到汉口站 G1154 次列车,本应该于 16 时 27 分抵达汉口站,整备 52 分钟后,于 17 时 19 分返回广州南站,但因列车晚点 49 分钟,17 时 16 分才到达汉口站,停靠在5道上。
列车整备包含乘客下车、保洁、调换座位方向、检票上车等多个环节,如何尽量优化时间,缩短晚点时间,且不影响后续停靠列车?一场争分夺秒的大战打响——信号楼联控人员电话不停,随时与列车司机、汉口站检票员保持联系。计划停靠在5车道的Z392次等列车受到影响,值班员将列车临时调度停靠到其他车道,保证了后续列车正常发车。经过众人努力,17 时 40 分,G1154 次列车仅用 21 分钟整备完成发车。
“比原先晚点时间缩短了 28 分钟,效率很高。”孙学军向同事们竖起了大拇指。
记者了解到,春运期间,汉口火车站信号楼确保 24 小时运转,为了保证汉口站正常运转,员工们都是平均 30 多岁的年轻人,6 人一个班,每四天上一个 12小时的白班和夜班,熬夜是常态。为了保证车站正常运转,很多人春节期间坚守岗位,春节值班人员都要提前半小时上班,提前了解当天的工作重点及调度计划,以便做好应对。据介绍,汉口火车站已实现连续41年行车安全。
(方庆 林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