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 - 《中国农大校报》
滨海涌动科技潮
——我校与天津市十年农业科技合作成果丰硕
作者:何志勇
天津市人民政府与包括天津农学院在内的“三院两校”签订了农业科技合作协议,合作院校的专家深入天津市郊区县,引进科技成果、人才,开展创新创业,为天津农业科技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天津农学院与天津市的合作项目达50余项,为共同推动天津现代农业和创新型城市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
自1999年以来,天津市人民政府先后与包括我校在内的“三院两校”签订了农业科技合作协议。十年来,合作院校的领导和专家紧贴“三农”,深入天津市郊区县,将一大批科技成果、人才引入天津,开展创新创业,为天津农业科技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10月12日,“三院两校”农业科技合作交流会议再一次在天津召开,天津市政府对“三院两校”十年合作进行了总结,在《天津市与“三院两校”农业科技合作工作报告》中,我校与天津市开展的合作内容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在设施农业领域,天津市引进我校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在武清区大孟镇建立了1600亩国家绿色蔬菜示范基地,在蓟县马伸桥镇建立了30亩有机苹果示范基地。目前,黑马牌绿色蔬菜、北赵牌有机苹果已经成为天津市特色农产品的代表走向高端市场。
在作物种植领域,天津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引进我校冬小麦节水省肥高产高效简化四统一技术,引进小叶耐密容穗量大的品种,采取晚播密植控叶促根的群体调控技术,限氮稳磷补钾锌平衡施肥技术,适度亏缺的水管理技术,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项目建立示范区4万多亩,向全市推广55万亩,促进农民增收1000余万元;我校种衣剂研究中心与天津市植保植检站、天津科润北方种衣剂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新型药肥复合型种衣剂技术推广应用项目,成功研制出能够抗药剂溶解和淋失的水稻种衣剂咪多福、克福萎种衣剂,项目获得了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畜禽养殖领域,我校草地研究所韩建国教授的紫花苜蓿拉伸膜青贮技术的推广应用获得了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天津市宁河原种猪场与我校动物科技学院通过长期合作,从一个不知名的小企业成长为全国重点种畜禽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在水产养殖领域,天津市与我校傅泽田教授共同实施了天津淡水养殖网络化专家系统开发项目,针对当地渔业水域现状,开创性地研究了池塘水体环境评介与预警系统;针对网络的实际状况,开发了基于呼叫中心的鱼病远程咨询系统和移动式鱼病专家系统。从而实现了网上决策、远程会诊、呼叫中心和移动式诊断决策系统4种模式的鱼病诊断防治,建立了一种24小时全天候的服务咨询模式,示范面积达2.26万亩,新增经济效益6684万元,这一项目也获得了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林业领域,天津市依托我校韩振海教授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加速了果树营养系选种进程,研制出了无核玫瑰香葡萄,一举摘得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农产品加工领域,我校中日食品研究中心和静海天津得洋盛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了传统腌制菜工业化生产项目取得了技术突破,实现了低盐产品开发和废盐水的回收利用;与西青区百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共同承担的大豆加工项目生产出纳豆系列保健食品,取得了国家专利证书。
与此同时,我校还与天津市合作建设国家级创新高地——天津中农大转基因棉花技术工程中心。这一中心就是利用我校生物学院齐俊生博士课题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棉花转基因抗黄萎病”、棉花“免去雄杂交制种技术”,以及学院在转基因棉花抗旱、耐盐、耐低温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共同解决天津市棉花种植黄痿病日趋严重、棉花面积分布在低洼盐碱地带来的问题,培育转基因抗病抗逆棉花良种,将成为“产学研、育繁推”一体化的棉花抗病抗逆良种研发与成果转化的国家级工程中心。目前,工程中心科研大楼已封顶,工作进展顺利。
我校还与天津农学院合作,在天津农学院建立了中国农业大学在职研究生教学基地,招收学员200多人,目前已有53人获得农业推广硕士学位。天津市委农工委书记张国庆表示,“这些人正成为天津市农业技术推广的骨干”。
据不完全统计,天津市“三院两校”农业科技合作机制建立十年来,我校与天津市的重大农业科技合作项目达50余项,为共同推动天津现代农业和创新型城市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
滨海涌动科技潮。“十二五”期间,我校将继续与“三院两校”一道,紧密结合滨海新区建设,以沿海都市型农业为方向,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天津市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实现新跨越,科技支撑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实现新成效,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新突破,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实现新壮大,农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得到新提升,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实现新变化,构筑农业科技自主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引领支撑天津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走在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