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李鸥)1月5日下午,学校科研育人系列活动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报告会在图书馆报告厅、逸夫楼一报告厅同时举行。
活动邀请人文社科领域内主持高级别项目、发表高水平成果的教授,交流探讨如何更好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人文社科学院近600本次报告会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两个专场,由文学与新闻学院季水河教授、碧泉书院·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陈代湘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李伏清教授、法学学部肖冬梅教授、商学院韩雷教授、公共管理学院杨安华教授担任主讲。
季水河阐述所主持4个国家社科项目成果育人的方式及收获。陈代湘剖析 “湘学”的内涵与范围。
李伏清讲解学术研究贯彻“问题意识”的重要意义和主要途径。
肖冬梅分享了自身科研育人经验。
韩雷直观演示经济学研究的具体过程和方法范式。
杨安华畅谈科学研究中 “好问题”以及研究心得体会。
6位老师均认为,高校的科研天然蕴含育人功能,肩负人才培养任务,教师做好科研才能站稳讲台、挥洒自如。
社科处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为推动科研育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进行了一次有益尝试,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将不断优化科研育人的内容和形式,积极探索构建科研育人体系,为培养一流人才、助推学校内涵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