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王正煜)人才是医院振兴发展最宝贵的资源,是兴院之基,强院之本。医院领导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为加快培养一批在医教研方面有发展潜质的中青年骨干医师,最大限度激发他们的成才热情和创新活力、鼓励他们早日脱颖而出,为医院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在2018年启动常青树优秀中青年医师培养工程。
按照医院颁布的常青树优秀中青年医师培养工程相关文件,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经个人申报、材料初审、考核组综合评审、公示等程序选拔出三批共58位优秀中青年医师,分为复合型、科研型、临床型及后备型,根据不同类型确定不同培养模式,分别给予科研启动经费10-100万元的支持,按照考核激励机制,实行动态管理。我院常青树优秀中青年医师培养工程实施三年来,已初见成效,在临床与科研方面都有新的突破。培养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名,齐鲁卫生与健康杰出青年人才1名,新增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12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级立项11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近百篇,影响因子总计高于300分,获各级科技奖励十余项。
常青树优秀中青年医师培养工程是我院人才培养的起点,也是我院人才培养的有力抓手,通过常青树培养工程这一契机,配合医院总体人才规划,在新形势下培养与时代相适应的新型人才,做好人才培养的规划性、目的性与延续性,培养出医德高尚、技术精湛、创新意识强、发展潜力大、具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真正增强医院整体实力,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