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总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小城里,对外面的世界充满着好奇。那时候外公总会用老式自行车,载着我窜进铺着青泥石板的街巷去买冰糖葫芦。回忆童年的故乡,是那红彤彤而又晶莹的糖衣,是能停留在味蕾上许久的甜味儿。、
余光中老先生的《乡愁》中抒发的是海峡两岸的浓浓乡愁,游子在外漂泊却不忘家。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家乡的定义渐渐有了变化。泉州,一座坐落于东南沿海的海滨城市,与台湾隔海相望,更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构建起了中国与西方贸易的桥梁。这是我生长的地方,它滋养着我们祖祖辈辈。闽南语是我们的家乡话,离乡越远,乡音给人的慰籍便越深厚。每次和朋友在课余时说上几句南语总是倍感亲切。有时候我总会想起外婆唤我的一声声“阿容”,以及那首“天黑黑,欲落雨,阿公拿锄头去挖芋头”的童谣。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泉州最古老的老式建筑便数西街的钟楼,红砖白瓦的古厝与钟楼相得益彰,它生生不息地绵延着它古老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条老街也许变得有些破旧,但我们仍然将它保护着,因为它是这座刺桐古城的标志。要说勤劳朴实便数惠安女咯。惠安女是在泉州小渔村海边辛勤捕鱼挖海蛎的妇女们的统称,她们身上有着“爱拼才会赢”的精神。蓝蓝泉州湾,青青戴云山,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印刻在我脑海里。
泉州,这座城的人,这座城的情怀,这座城的烟火气儿,都是无数离家泉州人的眷恋之处。看到这儿,你是否也想起了你的故乡呢?
(郑镕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