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哈尔滨工程大学 - 《工学周报》

三位教师喜获全国创新争先奖

2020-08-28     浏览(69)     (0)

学校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优异成绩,三位教授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张志俭教授为我国核动力研制与安全做出重要贡献,张阿漫教授解决了舰船毁伤及防护领域的关键技术和难题,严浙平教授致力于水下无人航行器技术研发。三位教授的获奖体现了学校近年来科技发展的系统性和显著成效。


本报讯(王伟 宋阳)为庆祝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5月30日上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表彰奖励大会”召开。我校科技创新工作再传捷报,张志俭、张阿漫、严浙平三位教授喜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全国创新争先奖”是仅次于国家最高科技奖的一个科技人才大奖。奖项每次评选先进个人不超过300名,颁发全国创新争先奖状,并对其中不超过30名做出重大贡献的科技工作者颁发全国创新争先奖章;评选表彰先进集体10个,颁发全国创新争先奖牌。本次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决定授予10个团队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牌;授予28人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章并享受省部级表彰奖励获得者待遇;授予258人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此次学校在全国获奖数量名列前茅,是学校科技内涵式发展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体现了学校近年来充分发挥“科研先行军”作用,大力促进高水平科技成果获奖取得的系统性显著成效。学校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培育科技成果,先后产出学会协会奖、省部级政府奖、国家奖等各层级奖项,构建“小项目小成果、大项目大成果”螺旋上升的金字塔式奖励新模式,形成高水平科技成果产出的良好氛围。

“弘扬优良传统,坚定创新自信,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勇于攀登科技高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哈工程三位入选教师生动诠释、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5月29日给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回信对全国科技工作者的希望。

张志俭教授,现任中国核学会副理事长、国家核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务院核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务院核电重大专项专家委员会委员。30多年来一直从事核动力核安全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为我国核动力研制与安全做出重要贡献,排名第一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政府一等奖2项,2019年获“钱三强科技奖”,率领的团队被评为国防科技创新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2016年获得“装备发展建设工程突出贡献奖”。

张阿漫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爆炸冲击动力学、流固耦合动力学、气泡动力学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基础科研等科研项目40余项。解决了近场爆炸与舰船毁伤及防护领域中的多项关键理论和瓶颈技术问题,已应用于我国多型新研大型舰船抗爆抗冲击评估与设计之中,为提高舰船抗爆抗冲击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获得了科学探索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在JFM、JCP、PRF等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近五年被引3000余次,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

严浙平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得者,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水下无人航行器技术研发,主持研制的航行器为工程研制和避免受制于人做出重要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