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南京农业大学 - 《南京农业大学报》

“时代楷模”朱有勇院士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南农举行

2021-01-01     浏览(432)     (0)

本报讯 2020 年 12 月 24 日,“时代楷模”朱有勇院士来南农作题为《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主题报告。 南农千余名师生代表共同聆听“农民院士”思政课。

报告会上,朱有勇从目标定位与精准发力、科技创新与扶贫路径、科技扶贫实践与成效三个方面,讲述了自己扎根云岭大地,把院士工作站建在贫困山村,积极投身脱贫攻坚的战场,用科学技术改变“民族直过区”贫困落后面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扶贫故事。

从乡间地头到山间林地,从大棚基地到农户家中,朱有勇带着团队跑遍了云南省澜沧县 20 个乡镇。 他立足资源禀赋,利用科技创新,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确定了“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脱贫致富模式。

朱有勇抓住科技扶贫的核心, 创新林下资源和冬季资源, 形成特色产业。 他将林下生境与生物学特点相耦合,坚持“不准施用一粒化肥,不准使用一滴农药”的高品质控制, 创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林下有机三七生产技术体系。 他将冬季旱季生境与马铃薯生物学特点相耦合,创建具有完整知识产权的冬季马铃薯优质高产技术,让澜沧成为全国最早上市的鲜薯产区之一,市场需求大,价格效益好。

朱有勇创办院士科技扶贫指导班,通过推广新技术,培养乡土人才,示范科技成果,引进龙头产业,促进多村落整体脱贫, 探索出一条依托科技向绿水青山要金山银山的科技扶贫新路径。

“如何平衡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关系? ”“如何与扶贫当地的百姓实现更好的沟通交流? ”“新时代青年学子应接受怎样的基层历练? ”面对我校师生的提问,朱有勇与听众们进行了现场互动。校党委副书记王春春在总结讲话中希望全校师生用报告精神指导工作、将报告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一要涵养高尚师德,打造一流师资;二要潜心教书育人,培养一流人才;三是发力科技前沿,产出一流成果;四是聚焦国家战略,服务科技产业。

朱有勇,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我国著名的植物病理学专家。他带领科研团队开创性地研究了作物多样性控制病害的效应、机理和推广应用。 近十余年来,他始终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情系“三农”扎根边疆,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事业,四年时间走遍澜沧村村寨寨、跑遍田间地头,与少数民族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 创造了 “精神+产业+技能”扶贫模式。2019 年 12 月 2 日,朱有勇院士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宣传部 赵烨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