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上海外国语大学 - 《上海外国语大学》

英语学院举办“《共产党宣言》中译史”主题公开课

2020-11-30     浏览(135)     (0)

英语学院公开课讲述了《共产党宣言》中译史,重点介绍了陈望道首译中文全译本的始末,通过对比不同版本译文和观看历史影片,使学生理解翻译的重要意义,并从陈望道身上得到理想信念与职业精神的双重熏陶。课堂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凸显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近日,英语学院举行“中外翻译史”课程“《共产党宣言》中译史”主题公开课。本次公开课以1920年陈望道翻译的首个中文全译本为重点,讲述100年前陈望道首译《共产党宣言》全本的始末,对比英文、日文、德文底本引导学生分析陈望道译本的语言特色,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宣言》中译的重要历史意义。通过回顾《共产党宣言》中译史,使学生理解《共产党宣言》翻译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通过对陈望道翻译《宣言》的过程讲述,引导学生从这位杰出译者身上得到理想信念与职业精神的双重熏陶,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并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

本节课引入“第二课堂”环节,由复旦大学“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副队长许亚云引领“云参观”陈望道旧居。通过观摩《宣言》印刷版第一版等历史文物图片加以讲解,让学生了解陈译本从约稿到翻译再到出版的历史细节,体会陈望道在翻译《宣言》过程中付出的辛劳。课堂上还通过观摩电影《青年马克思》片段带领学生“重回”历史现场,使马克思的形象和《宣言》内容可亲可感。

整节课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凸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先自行试译《宣言》片段,再将不同版本译文对照列出,请学生分组讨论译本语言特色。这一设计增加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教师的评析观点也更有说服力,学生切身体会到准确翻译《宣言》之不易。 (庄驰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