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华北科技学院 - 《华矿安全报》

一个小家的应急事业,一个国家的应急发展

作者:新闻B201黄晨峰    
2020-12-31     浏览(144)     (0)

    大学开学一个月,作为今年20级新闻专业的新生,黄晨峰在学校搜集着今年新成立的应急技术与管理学院的信息。他从教学楼附近路过时,将目光锁定在学校转型升级介绍的宣传栏上。面对学校应急管理的宣传栏,黄晨峰回想起暑假在家直面火灾的那个中午。

    “这些火灾爆炸什么的,都是那些大工厂才容易发生的,平常人家哪有那么容易发生火灾。”黄爷爷在厨房听着客厅里电视上主持人播报火灾数据,嘴里小声嘀咕道,“中午说好了让老同学们聚一聚,这汤一定得大火熬好,一有不慎就容易干锅……”手上不停的举着汤勺在锅里搅拌。

    “能不能来还悬着呢,要是来不了,这些菜啊,汤啊你明个怎样都得吃完,别指望倒掉。”

    黄爷爷的老伴陈奶奶拿着斗笠在厨房里看着他熬汤说道。他们虽然住在城里,耐不住清闲,在村子上还是种了几块地的短季节蔬菜,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播种一次,收菜一次,中间还时不时回去浇水,施肥,盼着收获每季的新鲜菜去街上卖。

    “到时候要是你那些老同学今天中午不来,你就赶紧回村子上帮我收菜,听见没?那些菜就今天收了才最新鲜呢!听见没!”陈奶奶嗓子提了上来,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老伴的侧脸。

    “听到了,听到了,你快去吧,别又中午回来那么迟,饭都凉了。”黄爷爷听着客厅里的新闻,催促老伴尽早回村收菜,手上熟练地清洗早上买的菜。

    陈奶奶还是在家里踱了一会,翻来覆去叮嘱这叮嘱那好几遍,看了眼钟,上午10点20,出了家门。他们住在一栋上世纪90年代复合式综合楼里,一楼是室内停车场和一排门面店,二楼是宽敞的露天平台,平台上建有两栋4层楼房,这里才是居住的地方。近年来政府为了安装消防设施又对楼层上下翻修了一遍。黄爷爷一家便住在平台上第一层,在平台上便能透过窗户看见黄爷爷一家的厨房。

    陈奶奶刚出门,在平台上看见对面李婶在晾晒衣服。

    “出门啊陈奶奶。”李婶朝着陈奶奶打招呼,顺手拿起一件洗干的衣服,在空中一抖,甩到晾衣杆上。

    “回家收菜去!今天可是个好天气啊!”陈奶奶笑着回答道,出门的脚步不由得加快了一些。

    黄晨峰正趴在寝室的床上翻着《志愿填报指南》,漫不经心的打着未来大学的算盘。客厅里电视播报新闻的声音让他感到烦闷,他顺手将书丢到桌子上,掀起床单又睡了下去。客厅的对面是黄爷爷的儿子黄文畅的房间。他是夜班客车司机,清晨8点多才回家休息。

    黄爷爷瞧了眼时间,10点50了,老伴也出发了,给汤加了把水,便移到客厅去看电视。对于干了半辈子村书记的他,每天的新闻大事是他必备的精神食粮。老爷子盯着新闻上领导讲话,入了神,电话突然响了。

    “刚刚老张从村子上出去了,他今天家里有事,来不了。你赶紧回来帮我收菜,我还有毛豆要去皮。”陈奶奶在电话那头说着。

    “行行行,我马上出发。”黄爷爷关了电视,急匆匆出去了。家里只留下一个中年人和一个青年在各自的卧室睡觉。

    黄晨峰是被邻居的大声呼唤吵醒的。

    他听见李婶大声叫着“黄家有没有人啊!黄晨峰在不在!黄文畅在家吗?快来个人看看啊!”

    黄晨峰起了身,看看手机,11点55。一丝刺鼻的燃烧味刺醒他的口鼻,更刺紧了他的心。

    出事了!

    他从床上蹦起来,来不及穿鞋,用力拽住把手把门撞开。

    灰色的浓烟像是侵略他国的强盗,带着狰狞自客厅的一头不断地涌入。浓烟在墙壁上肆虐,所到之处都覆盖上了黑色的阴霾。呛鼻的烟味成了他们的先遣兵,肆意妄为地将恐惧的信号刻入人心。

    着火了!

    厨房!来不及想,黄晨峰飞快地扑到厨房门前,随手拿起一条湿毛巾盖住口鼻,慌张地呼喊着:“爷爷奶奶!爸爸快出来啊,出事了!”他用脚踹开厨房的门,迎面扑来炙热灼人的气浪。

    厨房里没人!

    灶台上的火焰升起半米高,灶台上木制橱柜也被火焰吞下,惊恐地发出“滋滋”声。火光包围的汤锅将玻璃灶台压碎,灶台旁的各种调味瓶不堪威慑,全部碎落在桌子上。熊熊火光像恐怖的瘟疫,将厨房四周的墙壁传染成动脉血一样的深红色,红的令人发怵,令人畏缩。燃烧着的木柜被火焰榨干,干呕出灰黑色,刺鼻的烟雾。浓烟也忍受不了这象征破灭的火团,拼命地向厨房外逃。

    李婶在厨房窗外来回踱步,拨打着火警电话,神情焦灼地盯着火光,大声叫唤着。看见黄晨峰站在厨房门口呆谔着,喊道:“快去叫你家里人……”

    黄晨峰恍惚地冲向爸爸的房间,叫喊着推开爸爸的房门,

    “家里着火了,快起来爸爸!”黄文畅惊醒,望向客厅里的滚滚灰烟和一脸烟灰的儿子。

    “你先出去!出去把隔壁邻居们都叫出来!我去关总电闸。”他说着把儿子推到外面平台上。黄晨峰把毛巾在水里泡湿,愣愣地递给爸爸。

    “爸爸小心啊!”晨峰话还没开口,黄文畅反手抓住毛巾,头也不回地冲到家里。

    李婶把黄晨峰拉到离屋子远一点的地方。两人还未站住脚,开始四处敲着平台上其他人家的门。

    “章妈妈在家吗?一楼着火啦!你带着你家小孩先从家里出来!”

    “王爷爷,快出来啊!我们家着火啦!”

    一些楼户听见平台上的叫喊,纷纷下楼过来帮忙。

    “谁家有灭火器?谁家有灭火器?”黄晨峰急呼道。

    “我家有,拿来了。”住在对面的汪叔叔从楼道赶过来,拿着灭火器往着火点跑。

    “楼下停车场门口加装了两个灭火器!”一个楼上的邻居喊道。

    “我去拿。”黄晨峰话音刚落,便抱着一个灭火器冲了上来。

    此时厨房里的火势比之前更加凶猛,火焰用高温撕咬着厨房;厨房的天花板,两侧料理台下的橱柜,厨房里的电器,在火焰的爪牙下扭曲了形状,发出劈里啪啦的求救声。整个厨房成了一片火海。浓烟也聚拢起来,裹挟着呛人的气味,从厨房的窗户不住地向外冒深黑色的烟,在晴朗的午日下筑起一道黑柱,又在穹顶下散开,如同暴雨前下压的黑云。

    黄文畅在浓烟聚拢前把家里总电闸断了,低身捂着口鼻溜出来。他看见儿子和邻居汪叔正开着灭火器。

    “会用吗?”黄文畅望着儿子微微颤抖地摇晃灭火器。他脸颊已经被浓烟熏黑,说话时还咳嗽起来。

    “高三时学校组织过安全消防演练,我学过。刚刚我在楼下拿消防器材时扫了一眼消防使用指南,跟我脑海里的一样。”黄晨峰低着头拽着灭火器上的铅封说道,额头上的汗珠滴到手上。

    汪叔做门面装修工作,每年都要参加消防安全器材培训,对于灭火器的使用驾轻就熟。

    拔掉保险销,左手握着喷管,右手提着压把……对!就是这样。

    黄晨峰心里重复着灭火器的步骤,但面对第一次灭火,心里还是有些害怕。

    不管了!这是我家。

    还没等汪叔一道,黄晨峰就朝厨房窗户的方向冲。

    汪叔跟在黄晨峰后面,把黄晨峰往后拉了拉,说着;“离它两米就行啦!右手用力压压把,左手拿喷管,对准着火的地方喷。”

    两个人在窗前对准灶台和橱柜上的火焰全力喷撒。白色泡沫与火苗相交的一瞬间,仿佛一支轻骑兵队向浩浩荡荡的大军进行冲锋,即使寡不能敌众,仍可冲散战场。

    黄晨峰和汪叔举着灭火器,从窗户对厨房灭火。虽然喷管喷出的泡沫所刺向火焰的地方都能将火焰扑灭,但厨房火浪的热度还是高得惊人,灭火的每一秒,黄晨峰都感觉到面部和手在被热浪啃食,像是脸和手臂都被绑在烤炉上。汪叔始终保持着与窗户的距离,不停的在窗户周围走动,衬衫湿透了后背。一秒,两秒……短暂的七分钟扑火,对黄晨峰和汪叔来说却显得格外的漫长。

    渐渐地,火焰似乎被人截断了生气,仅留下了余烬做着最后一点挣扎,自己则早早地撤离了。

    在他们灭火的时候,楼下传来了消防车的警笛声。一批着装整齐的消防官兵背着消防器材上了楼。其中一人巡视着灭火现场,问道:“所有群众先往后撤,你们谁是这失火房屋的屋主?”

    “我。”黄文畅上前和他谈了起来……

    黄晨峰和汪叔也被消防官兵转移到平台另一边。

    黄晨峰到后面才缓过神来,他双臂有些酸痛,刚刚灭火器喷射的后坐力大到他差点没抓住。他想用衣服擦擦脸上的汗,发现自己的衬衫湿透了。他用手摸一摸脸上的汗,眼镜也不知道丢到那里去了。

    望着消防官兵井然有序地灭火,黄晨峰内心里油然升起一份尊敬。

    “他们每天要多辛苦地锻炼才能胜任这种危险的工作呢!这得要多大的勇气!”

    奋力救火后的激情已被耗尽,灾后重生的回忆让他对之前的行为产生更多的后怕。

    如果当时我睡得太死了没听见声音怎么办?

    如果我当时独自去灭厨房的火受伤了怎么办?

    灭火时靠那么近被烫伤怎么办?

    他不敢多想,趁着人群都在消防队员那里,他到李婶家洗了把脸,在床上睡了。

    等黄晨峰醒来,已经是黄昏了。

    回到家,家里的灯即使再亮始终无法将屋子恢复原来的明亮,墙壁上的烟熏痕迹像是烙在墙上的疤,无比丑陋又令人心痛。爷爷奶奶在客厅里低头叹气,计算着这次火灾让家里损失多少钱财。黄晨峰和爷爷奶奶交代了几句,狠下心去看了眼厨房:内壁原本雪白的墙壁被火焰漆上了深黑色,灶台和上面的橱柜只剩散落一地的黑木屑,地上的玻璃片已经被清除了,厨房的天花板焚烧殆尽,露出黑色的水泥墙体。整个厨房就只剩下一个空壳,一个装满一家人失落的空壳。

    “全面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目标,为民造福、保民平安。三是坚持预防为主,坚持安全发展和综合减灾理念,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黄晨峰读到这段话的时候,脑海里映现着消防官兵们冲进浓烟的英勇身影,两位老人呆滞地盯着厨房的废墟,一言不发,眼里倾泻着酸楚和悲伤。

    黄晨峰的眼神突然坚毅起来,他明白为什么消防官兵敢直面威胁生命的浓烟,为什么学校要全面推进转型升级。为了遏制今年上半年夺走万名中国同胞性命的新冠疫情,为了及早发现意外的火灾,为了努力不再让万家灯火因为天灾人祸而黯淡无光。

    黄晨峰在宣传栏前站立良久,转身向教学楼走去,迎面是学校今年新组建的应急管理学院的同学在跑操。整齐一致的跑步声撞碎了北京冬日的阳光,滑落到他们身上。黄晨峰抓住了这一刻,用手机拍了下来,满意地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