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选择是人生重大抉择之一,由于职业是人与社会的纽带,因此人们进行职业选择时必须综合考虑个人情况和社会发展情况,这一过程往往又是漫长而精细的。
“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人们常常说,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可自己的梦想究竟是什么呢?小时候幼儿园里老师问我们长大后想做什么,那时候天马行空,侦探、大侠、科学家、军人、医生、老师……只管说就行了。中学的时候,仿佛周围的人都很有干劲,知道未来想要什么,于是为了填满心里的缺口,匆匆忙忙给自己找了个梦想,高考考上个好大学吧!
可是外面的世界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八月长安的《你好旧时光》里,距高考还有两个月的时候,武老师劝说余周周,希望她想明白自己为何要考北大,而不是因为人云亦云说它优秀而盲目选择,思考清楚,以后才不会后悔。
林杨对周周说“还有两个月了,坚定一个目标不要动摇。”
余周周顿了顿说“可是我还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
林杨回答,“小时候我爸告诉我,如果还不知道自己要什么,那就先努力把一切都做到最好,等待最好的机会,现在最好的机会就在你眼前,是时候该做选择了。我也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学好自己的专业,还能不能喜欢,但是我们还年轻,还有那么多的时间可以去尝试。也许别人只是告诉你哪个学校有多么的好,哪个专业多么多么的棒,但是真正的好,需要我们自己经历了之后才能知道不是吗?”
武老师找到了余周周,问她想清楚为什么考北大了吗?
“武老师,其实我从小到大一直都想做大侠,做大科学家,但是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就变成了一个只会死学和拼命把分数考高的人。”
“这就是我们教育的悲哀。”
……
虽然只是影视剧里呈现的一面,但也体现了我国社会在教育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与现象——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般的高考制度下,我国基础教育长期以来侧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忽视职业认同和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
社会的发展使越来越多职业出现,我们也拥有越来越多的选择,然而,完美是可遇不可求的,拥有也会害怕失去,选择太多也会不知所措,陷入迷惘的沼泽和完美主义的桎梏。因此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客观需求。
我们缺失的一种教育
在发达国家,“career education”即职业教育这一概念需要和我们国家的职业技能教育进行区分。西方的职业教育有其丰富的内涵与外延,职业生涯认知、职业技能培养都涵盖其中,并积极融入到终身教育的体系之中。然而,在全球职业教育全力发展之时,作为现代职业生涯认知教育体系的第一环,我国职业启蒙教育仍停留在初步探索阶段。职业启蒙教育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接触社会、了解职业的窗口,丰富学生的视野,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职业认知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更能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为其今后的生涯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纵观全球,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职业启蒙教育走在了前面,相关理论与实践已日臻成熟,形成了完整、科学的相关教育机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了巨大作用。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看,职业启蒙教育有利于儿童集体意识、合作精神以及健康人格的形成。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职业启蒙教育为学生将来就业提供导向作用,降低毕业学生转行的概率并提高毕业生的职业忠诚度,为社会的资源匹配起到了积极作用。
发达国家的职业启蒙教育注重政策和实践互相配合,体系较为完善,落实了职业生涯教育基础阶段的任务。
在政策颁布方面,美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便颁布法令,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要进行“职业了解”,政府明确培养小学生12种职业能力并制定与之配套的小学生能力测试及指标。英国于2009年颁布了一项职业指导计划,明确要求中小学开展职业启蒙教育,除了学习技能课程外还设立了青少年实训培训中心,为学生提供帮助。丹麦的职业生涯教育是小学和初中的必修科目,政府在终身性和主体性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颁布保障性的制度。并设置机构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保驾护航。
课程是一切教育计划的根本保证。以美国为例,其系统的课程体系包括生涯教育课程、生涯相关的学术课程、特殊生涯指导课程。生涯教育课程有专门的的生涯教育教师授课,每周1-2学时,面向全体同学,通过放映幻灯片、图片、阅读画报、扮演角色、游戏等手段帮助学生探索自我,系统的了解工作世界;生涯相关的学术课程指将生涯教育的相关理念渗透在学科中,例如将职业分类、职业道德有计划的渗透到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教学中,由相关学科的教师担任,促进学生学术的发展以及自我生活方式和责任意识的形成;特殊生涯指导课程旨在培养职业生涯发展中特殊的知识与技能,一般是短期的,是对前面两种课程的有益补充。日本在中小学开展“特别活动课”,包括道德课、儿童会(学生会活动)、勤劳体验活动等等,高中阶段还开展与职业相关的主题活动以及最具特色的“产业社会和人”课程。
在实践实施方面,美国学校充分利用教学、管理两种手段实施职业启蒙教育,家庭、政府和社会三方联动,定期组织“职业日”、“带孩子上班日”等活动,形成了从小学到高中完美衔接的职业启蒙教育体系。英国的每个社区设有青少年实习培训中心,政府和企业为其提供实习岗位,学生在技能培训之后,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申请实习岗位,这些职业实习经验在大学申请和工作简历中都是被认可的。日本将职场体验活动作为促进职业启蒙教育的重要手段,日本政府、企业、社会、家长都重视职场体验活动,相互支持、配合,形成了小学以参观为主、中学以职场体验为主、高中以职场见习为主的各级活动的层次递进体系。德国学生在第一次教育分流之前,由学校安排其到企业或职业学校体验,然后便进入为期两年的职业定向期,让学生充分体验不同职业。学生在进行不同阶段的职业启蒙教育时,都可通过考试或考核转学,灵活程度非常高,充分将职业启蒙教育与学生个性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日本则创建了专门的职业启蒙教育体验所,学校定期组织开展职业体验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各种职业,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观、劳动观。
追溯我国职业启蒙教育的历史,早在20世纪初,黄炎培已经提出“人欲受职业训练,必先受职业陶冶”。但一直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 家长和学校忽视不计分数的职业启蒙教育,学生甚少关注自己的兴趣,对职业种类的了解也仅限于直接或间接可接触到的社会常见职业,且对职业相关内容的兴趣不高。我国基础教育在职业探索期、自我了解途径、社会生存经历以及未来人生规划这四个方面都存在不足与缺失。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令人欣喜的是,我国对职业启蒙教育的关注和投入逐步提高, 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了我国推行职业启蒙教育的紧迫性和可行性。2017年颁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在义务阶段开展职业启蒙教育”,为我国职业启蒙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目前,我国多地也开展了丰富的职业启蒙教育实践活动,关于职业启蒙教育的报道多见于上海、北京等发达城市。例如,上海教育博览会展览馆曾举行了上海市学生职业体验活动; 北京市曾召开中小学生涯指导现场会,东城区有91所中小学参与职业启蒙学习;江苏省对于职业启蒙教育的探索处在全国前列,多个城市的中小学开展职业启蒙教育课程。现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幼儿职业体验馆在大中城市亮相,在大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被很多高校列为开学第一课,越来越多关于职业选择的讲座、咨询走进校园……发达国家的经验给我国职业启蒙教育提供了参考,但不能照搬照抄,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学习,逐渐形成适合我国职业启蒙教育发展的路径,并升华为适合我国教育机制的理论和实践方法。
回到开头,值得一提的是,《你好旧时光》书籍出版于2009年,作者八月长安笔下的余周周是定位在八十年代末出生的小姑娘。时过境迁,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我们国家的职业生涯认知教育成果初现。从本次问卷调查的数据中不难看出,如今处于大一大二的零零后们职业规划意识已经空前高涨,对于就业前景的观察以及职业与兴趣的结合也有自己的见解,相信随着我们国家职业生涯认知教育的逐步完善,“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青少年终会找到答案。
(记者:林慧君)
参考文献:
[1]李蕾,陈鹏.发达国家职业启蒙教育的经验与启示[J].职教论坛,2017(21)
[2]刘晓,郁珂.我国职业启蒙教育研究述评与展望[J].教育与职业,2019(08):20-25.
[3]刘晓,郁珂,杜妍.小学阶段开展职业启蒙教育的构建理路[J].全球教育展望,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