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华北科技学院 - 《华矿安全报》

我校在校生就业观念、职业规划的调查

2020-12-31     浏览(140)     (0)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稳就业”的重中之重。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高达874万人,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在多种手段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同时,在校生的就业观念、职业规划情况如何呢?校报记者团就此展开了问卷调查,问卷针对我校文、理、工、艺、体不同学科专业的同学配额发放,共回收100份来自大一问卷、100份来自大二问卷、111份来自大三问卷以及85份来自大四问卷。

专业认知与职业生涯课

    200份来自大一大二的问卷数据显示,工科类专业的同学中有着转专业想法的人数达到了近20%,引人关注。理科类、艺术类专业的同学对就业前景表现最为乐观,都有超三分之二的同学认为自己专业就业前景良好。近半数体育类专业同学认为自己的就业前景好。而文科专业的同学则明显对就业前景信心不足,只有27%的同学认为自己就业前景良好。

    不管哪类专业,都有着许多对未来职业规划感到困惑的同学,学校以必修或通识选修等形式开设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基础》、《大学生就业指导》等职业生涯课无疑给同学们提供了思考的方向。在本次调查中,同学们对于学校所开设的相关课程表示认可。尤其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给大一大二的同学很大的帮助,69%的同学认为通过这门课程了解到了职业规划相关知识。

表1: 学校职业相关课程对学生的帮助


实习的意义

    调查结果显示,在有过各种实习经历的大三大四同学中,有将近三分之二的同学认为实习有帮助,通过实习基本能够提高社会实践能力,丰富简历,积累经验,此外近半数的同学表示实习在帮助学生进一步调整心态,熟悉职场,查漏补缺,发现自己的不足,积累资源,积累人脉等方面有作用。


表2: 选择实习的原因


考研还是就业

    据教育部统计数据,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为341万人,较去年的290万增长了17.59%,预计报录比为4:1。中央国家机关及其附属机构2020年度公务员招考中有143.7万人通过了用人单位的资格审查,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60:1。从这些数据看来,尽管考公人数少,但竞争压力却并不比考研小。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普及的程度越来越高,用人单位对学历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再加上国考难度大,考研便成为大学毕业生的不二之选。在各个年级的同学中,考研都是首选。甚至大一大二阶段计划考研的学生就已经达66%,而理科同学考研意愿最强,达到80%。在本次调查中各个专业计划报考公务员的同学少之又少。

    数据显示,毕业后“直接就业”选项排在第二,并且远远超过第三名的“创业”选项。每个大四生在找工作时,几乎都会听到这么一句话:“先就业,再择业”。引人关注的是,即使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在本次调查中只有52%的同学认为“毕业后无论什么工作,先就业”很重要。

表3:调查中关于“毕业时不急于就业,必须谨慎选择再就业”的理由


    在校期间做好职业规划,不仅是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更是给自己找到一个努力的方向,这也决定着毕业后,对于职业选择是清晰主动还是盲目被动。一个人要有扎实的知识,清晰的规划,足够的积累,一直前进在路上,未来才会有无限的可能。

(记者:邹雨桐  郭凌春未  于卿清  孙嘉悦  黄碧丹  张若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