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 “长沙虎爸每天要求孩子户外 ‘玩够’2小时”的新闻引起社会反响。作为两个小孩的父亲,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个人举双手赞成虎爸的培养模式。因为这位虎爸用行动解释了什么是教育,也用行动诠释了在义务教育阶段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关系。
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小孩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及特长发展越来越重视,注重培养小孩的兴趣特长。这是好事,是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的体现。虎爸 “强制户外2小时”的操作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也符合教育的本质。所以,有网媒认为, “虎爸”每天带娃户外玩满2小时才允许写作业的带娃模式更科学、更合理一点,也更符合人们心中的期待,值得赞赏。
教育到底是什么?这是教育界一直讨论的话题。有人认为,教育是人的社会化过程;也有人认为,教育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些观点都是正确的。但是,如果上升到教育哲学的高度,那么教育应当是 “培养能在促进社会发展过程中自我实现的人”,应当是个人自我实现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有机融合。 “能在促进社会发展过程中自我实现的人”的前提必须是一个健全的人,必须是具有综合能力的有血有肉的人,而绝不是一个只会“刷题”和 “刷级”的机器人。一个只会 “刷题”和 “刷级”的机器人对自我实现有害,对社会发展无益。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名言”不知源于何处,也不知源于何人之口。但它可能是义务教育领域最毒的也是流传最广的毒鸡汤之一。它让许多的家长和学校始终处于考试成绩、升学率、5A率等一系列的物化标准的攀比状态。 “虎爸”罗格显然因将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名言”当成了耳旁风成为了 “异类”父亲。因为,虽然罗汉的成绩只处于中游,还坚持让小孩 “2小时户外”,坚持不让小孩参加补习班。
在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大环境中, “虎爸”的带娃方式能否长期坚持下来,或者能坚持多久?很多人表示不容乐观。认为, “虎爸”目前之所以能坚持是因为罗汉处在小学低年级,家庭作业并不是很多,家长感受不到小升初、中高考的压力和氛围等等。这些压力当前普遍存在,每一个经历过小孩中考、高考的家长可能都会有亲身体验,未来也的确可能导致 “虎爸”屈服。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 “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真正的教育,从来就不单单是学校的事情,也不单单是家庭的事。它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的责任,需要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间的协同和合作。家庭不应仅是配合学校教育的附庸,学校也不应是家庭培养小孩的工具。政府应当持续进行中高考制度改革,弱化中高考的指挥棒作用。社会应当对人的个性发展提供更大的包容空间,革除诸如 “不能输在起跑线”的攀比风气。只有如此,才能让 “虎爸”这种符合教育目的和规律的带娃模式变成一种大众带娃模式,让 “虎爸”情怀变成大众情怀,让孩子具备 “在促进社会发展过程中自我实现”的能力,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