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杭州师范大学 - 《杭州师范大学报》

《匿名诗者》 的 《代号蝉》

作者:郭 梅    
2020-12-25     浏览(1012)     (0)

  本期经眼期刊:2020 年第 6 期的《钟山》《芙蓉》《长城》《湘江文艺》2020年第 12 期的《书城》《当代人》《北京文学》《长江文艺》《人民文学》《小说选刊》《小说月报》忙碌的岁末,阅读从短篇开始。钟求是的短篇新作《除了远方》 讲述了一个略显离奇又充满想象力的故事。“远方”是一个生命的组合,它指向过去,也指向未来,指向人与人之间生命的空隙,更指向人的心灵深处,是青春记忆和油腻当下的相互映照和纠缠,在两个自陷“牢狱”的主人公之间形成了生命内部特有的隐秘张力。雷默的短篇新作《飞机光临鸦雀窝》 中,当小米在那个男孩空洞的眼神中看到年少的自己,曾经的创痛被唤醒,但也似乎得以疗愈。
  杨少衡的短篇新作《漏网记》从一次意外的问候开始,一件小事成了小说的叙事推动器,一个细节写出了于无声处听惊雷的不安。作为从风口浪尖上走下的“漏网之鱼”的“我”终于放下那些如履薄冰、暗自颤抖的日子,那个暗流涌动、冷暖自知的雨夜最终也凝聚成沉默的现实。而可与之参看的,自然是作家本人的中篇新作《紫烟升起来》 中强势、霸道、迷恋权力的万秋山,与清醒、正直、外圆内方的洪立彦各自展现着不同的为官为人之道,也上演了各自必然的人生走向。
  作为女读者,本月作家们笔下的女性形象特尤其丰富。王秀梅的中篇新作《屋顶上的爱默生》围绕自闭症女儿天使展开对妈妈小麦的叙述,这其中,既有为母则刚的坚忍与无奈,也有为人丈夫与父亲的逃避与怯懦。可与之参看的,窃以为是刘鹏艳的《返景》:她叹气,她以为儿子什么都不懂的时候,他已经懂了。她看着他势不可当地长大,说话的时候声儿不大却老到得发沉时,她又是一惊。这时候他已经十七岁了。还有,小岸的中篇新作 《这个夏天》设定女主人公五十多了依然未婚,她被周边的亲友同情着、埋怨着,但她仍心有憧憬,规划着退休后的生活。直到母亲去世,兄妹反目,曾经爱恋过的男人最终选择更年轻的伴侣,她是否还有勇气远行?
  倪苡的短篇新作 《仙人球》 描写妻子杭辛在丈夫鲁一涵夜不归宿的日子里,曾在窗台边看过五百零一个黄昏。重疾瘫痪后,丈夫终于回归家庭,就在她试图重建家庭秩序之时,一个女人的出现愈发搅扰着濒临破碎的生活,象征着年轻时爱情的仙人掌刺伤了杭辛的左掌和面颊,她重新陷入痛苦的漩涡。唐慧琴的 《你是一朵白莲花》 描述女主明花被强奸后坚持报警导致“臭名远扬”,只有老五还认为她是一朵白莲花,于是她嫁给了他。可是,多年后他做了破事,他一句“你几十年前的事,我什么时候计较过”,像一把刀子一下一下地划着她的伤疤。
  著名散文家鲍尔吉 · 原野的中篇新作 《乌兰牧骑的孩子:铁木耳与海兰花》在描写主角们离别的场景时,文字自带美文特质,渗着草原风情。谍战和悬疑元素永远是吸引读者眼球的利器,赵小赵的 《代号蝉》 从日本特务部两年前得到情报开始叙述—— 中共华中局派遣了一个代号叫蝉的高级特工。五名便衣登船抓捕,结果全都浮尸长江。小野说,这个人是帝国的心腹大患。川岛说,他让我想起一个人——蝙蝠,军统的一名王牌特工。小野说,不对呀,蝙蝠是军统的,蝉是中共的。川岛说,他们的作案手法是如此相像,如果两者不是同一个人,那么,很可能师出同门……而王小王的中篇小说《欢聚一场》 细致观察和叙写病患与陪护的特殊情境,尽皆收敛在尽力克制的笔调中,探寻着支撑的力量,表达着深沉的生命祝福。
  喜欢非虚构的朋友,请选择谢宝光的 《匿名诗者》,这位90 后散文家强调诗人一月“最终指向的仍是他自己,那个卑微、低频、匿名而又无限辽阔的自己”。同时,推荐张玉清的散文 《苟活者林冲》 和周朝晖的 《晚明文人杂录中的饮茶叙事》,还有沈奇的长篇散文 《庖丁解词》,无不是兼具学者之睿哲和文人之洒落的好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