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广州落下帷幕。江苏科技大学“贝贝帮——全国最大的小学生陪学教育平台”项目在高教主赛道成长组中脱颖而出,斩获银奖。历时五年芳华终成,项目指导老师温大勇慨叹:“虽然有遗憾,但也算是圆满。”
顺应潮流,创梦青春
“贝贝帮”是一家聚焦中国一二线城市小学生作业陪学及个性化辅导的互联网教育平台。温大勇告诉记者,2016年刚接手这个项目的时候,贝贝帮其实还只是一个雏形。当时没有融资的“贝贝帮”,凭借校友徐鹏和团队的满腔热血和努力付出,在当年“创青春”省赛中脱颖而出,拿下金奖。他介绍:“成绩的获得不是偶然,更不是一时运气。一方面这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国家对创新创业类项目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我们也正是把握了时代特点、顺应时代潮流,在资金、员工等方面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带领“贝贝帮”突出重围;另一方面在二胎政策放开后,家长们意识到需要第三方来帮忙陪护他们的孩子。”终于在伯藜导师团的鼓励和团队的不断努力下,2016年“贝贝帮”迎来了第一次转机——伯藜创投第一轮融资200万人民币,这也为今年“互联网+“比赛获得国赛银奖做了铺垫。
越挫越勇,砥砺前行
从不被看好的项目雏形到“创青春”大赛的脱颖而出,再到“互联网+”大赛斩获银奖,项目组成员感慨“五年时间,走到今天,颇多不易,一直坚持到现在的缘由是对选择的坚定,对梦想的执著。”也许,每一个成功萦绕的光环都是类似的,而光环背后的付出却各有各的艰难。“互联网+比赛的过程是学习比赛的过程,也是熟悉国家政策的过程,更是团队和项目不断成长的过程。”温老师笑着说道。
2017年,温老师带领贝贝帮参加“互联网+”省赛,只拿了三等奖。赛后回来,他带领团队不断反思、复盘,终于找到了问题的关键点——“对比赛规则及‘互联网+’大赛理解不够。”他总结道。2017年的失利让贝贝帮团队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也为后面两次参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9年,融资三轮的“贝贝帮”决定再一次参加大赛。在常州大学的省赛,我校8组项目进入争夺省赛一等奖的现场赛,“贝贝帮”坚持到下午3点(比赛采取实时打分排名制)小组被淘汰,再次失利使贝贝帮团队成员的心情跌入谷底。短暂的低落过后,大家越挫越勇,相信失败之后终会开出成功之花。“来年再战,还远远没有结束,同学们真棒!”温老师在朋友圈中写下这句话。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从2016年至今,“贝贝帮”已经奋斗了5个年头,徐鹏不想放弃,温大勇也不想放弃。“这已经是最后一年,过了这一年徐鹏就毕业五年了,明年就没资格参加比赛。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温老师讲到。虽然压力很大,但正因如此才会更加充分地准备每一步工作。2020年现场赛本来是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办,由于疫情影响,省赛现场赛线上举行,各高校在自己学校布置答辩室。
“当时我们在计算机学院,‘贝贝帮’的答辩室就在计算机学院报告厅,最熟悉的地方,我和徐鹏曾经工作和学习的地方,当时的结果——‘贝贝帮’小组第五(每个小组前七名一等奖)。”温老师回忆道,“结果出来以后,我给我们教务处处长田剑打电话,电话里就哭了,我好久没哭过。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我为什么哭?其实很多人不太理解,就是因为我意识到一件事:如果把徐鹏送到三期训练营,我们这个项目极有可能进入国赛现场赛,我们等这一天等了太久了。”
2020年成功出线的贝贝帮团队,吸取了前几次失利的经验,从网评PPT、VCR再到商业计划书,都做了充分的准备,期待一飞冲天。
许多高校的网评PPT都是外包给擅长制作PPT的高手单独包装制作,而徐鹏不一样,虽然不擅长做PPT,他依然坚持自己制作,毕竟最懂项目的人,是他自己。“我们的PPT跟其他高校确实有差距,但我们依然通过国赛网评阶段,我觉得这与我们‘秒懂秒清’的制作风格有关。”温老师介绍。
从省赛的初赛,到国赛现场赛,“贝贝帮”一路披荆斩棘,最终斩下全国银奖。“比赛结束后,徐鹏当时出来跟我说,‘温老师,不够圆满,我想的是我拿下金奖之后,我们两个喜极而泣,出门相拥。’徐鹏真的很想拿到金奖,毕竟我们这个项目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经过这么多年的坚持,再加上今年是最后一年参赛。虽然拿了银奖是我校的一次突破,对于徐鹏来说还是有些遗憾的。”
问及下一步学生竞赛的建议,温老师认为,大学是人生最美好的一段时光,对人生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竞赛是大学时期提升自我的良好途径。他希望同学们能够多参加“互联网+”“挑战杯”等创新创业类比赛,通过比赛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创新意识、团队协作能力、科研能力、商业实践能力,同时开拓视野,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18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