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广东金意陶陶瓷集团有限公司 - 《金意陶时报》

006 期 # 标杆的力量 #丨金绿能科技 2 号线成功投产背后的 70 个夜以继日

2020-11-23     浏览(74)     (0)

金意陶集团金绿能科技2号线成功投产,背后是70个夜以继日的努力。基建团队克服困难,工艺团队精益求精,统筹团队创新突破,最终实现生产装备、产品研发、工艺技术等方面的突破和成长。疫情期间,生产线仅用4个多月完成建设并成功投产。

以认真托举人生 用实干笃定前行,这是金意陶集团 # 标杆的力量 #006 期内容

金绿能科技 2 号线成功投产背后的 70个夜以继日,专访戴志健、廖锦新、张国涛、江峰,看他们如何乘风破浪、直挂云帆。

2020 年 6 月 24 日凌晨 1 点 36 分正式进窑;下午 16 点 16 分 3000*2440 超大绿能板正式出砖。一块块发泡瓷砖的正式面世,意味着金绿能科技 2 号线的圆满建成,也意味着金意陶集团向现代化生产和绿色环保方向迈进新的进程。成功的背后是 70 个夜以继日,也是整个团队无数个心血和付出的累积。

基建戴志健:遇山开路,遇水架桥,迎难而上

我是 2019 年 7 月入职的,主要负责三水基地和中心仓的工程维修、新厂房改造等基建工作。为了打造金绿能智能生产标杆车间,2019 年 10 月开始对旧厂房进行改造翻新,120 米扩建车间原计划是开年 2 月初即动工,但是受到疫情影响,动工的时间推迟到 2 月 19 日,外加上涉及新旧建筑相连,大部分作业面交叉、且疫情期间施工人员不能按时到位,混凝土、钢筋等原料供应受阻,给了我们一个巨大的考验。但是公司的发展步伐不能停,我们通过主动了解施工人员的复工情况,协助开具复工证明,做好隔离检测;通过各种协调和沟通手段解决原材料供应困难的难题;现场多次组织召开协调会议,协调参建各方公司施工时间,尽可能降低交叉施工带来的不利影响。对内协调公司各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对外积极处理外部关系;最终花了4 个多月的时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窑炉投产需要。

正如基建管理部副经理戴志建所言:“遇山开路,遇水架桥”,越是困难越要咬牙坚持,朝着目标努力前进。正是秉承着这份信念,基建团队一条心一起干,经验不足,戴志健就手把手教学,提升团队专业能力,增强内部交流;施工期紧张,他们每天加班加点在工地奔波,“以公司为家”。为了保证工程及时交付,戴志健 2 个多月不曾休息一天,日夜兼程都呆在基地,就连结婚领证日期也一再推迟。


备廖锦新:力之所及,刚正不阿

我主要负责金绿能科技 2 号线生产设备的相关工作。尽管受到疫情的影响,我们在集团的正确领导下,做好防疫措施,克服人力、物力等资源跟不上的困难,积极组织复工复产,2020年3月初开始人员、材料进场,大家做好了加班加点的思想准备和实际行动,配合设备安装,保证设备安装进场时间点,为新生产线的投产提供了坚实基础!这期间同时受到多次恶劣天气的影响,致使工作难度加大,但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及时商讨调整施工方案,抢抓时间,追赶进度,绿能新线最终得以顺利投产。

在疫情期间,在恶劣天气的影响下,面对计划突变,绿能工程项目部廖锦新说“事断于法、大胆而为,专心、专业、专注,一定能成功。”事实证明,绿能工程项目团队快速反应,拥抱变化,充分发挥团队的优势,及时调整施工方案,突破现有局限,就能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既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为公司发展贡献力量。



工艺张国涛:带着想法做事,换位思考,责任担当

在生产研发环节,我们主要负责工艺流程和原料配方工作。在金绿能科技 2 号线顺利投产出砖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三方面的困难,一是在原料端上,如抛光渣遇到恶劣天气就会出现进货难、运输难、卸货难,200 多车的原材料,近 8000 吨的货物;二是新生产线对粉料的用量需求大,预计第一批粉料 4 月底到位实际也等到了 5 月中下旬;三是分包的窑炉公司人员大都从湖北回不来,进度推迟一个多月。通过加大车辆及安全设备装置的检查力度、不断调试配方寻找最佳配比以改善粉料各项性能、要求所有员工立即到岗到位等,对上述困难进行一一攻破。

“我们的目标是一天的产能达成 200 立方米,现在达成率有80%,工艺也达到预期。”一开始接受采访的张国涛还有些许拘谨,但说起这个的时候,他整个人的状态一下子就松弛下来了,脸上露出了憨憨而自豪的笑容。我想,他也许已经把工艺改善当成自己的孩子般培育。

这个平均年龄只有 29 岁的金绿能研发部团队,一直坚持践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只为了呈现最好的产品。


统筹江 峰:我们有很多第一,每个人都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在生产线建成过程中,生产车间总长360m,而窑炉总长 500 多米,如何在国内缺乏借鉴经验的情况下从 0 开始,完成生产线转弯成为一大难题。面对难题,团队所有人集思广益,带着问题去尝试,形成自己的想法与研究思路。在多方调试下,最终在600℃ -700℃的温度下完成转弯设计,成为行业内第一条高温转弯的生产线。板材进辊道窑进窑宽度达 2.4m;辊棒同时承受1200℃的高温以及近 800kg 的重量;后加工括刀长度达2.6m……在整个建设过程中,我们有过焦虑,有过争吵,但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一切为了责任,一切为了完成进度。4 月中旬以来,每天下午 6 点吃完晚饭,6点半就会开施工沟通会,还有工程进度例会,大家都很累,但金绿能团队的每个人都很努力,各方积极配合,最终实现了多个第一和创新。

面临窑炉进场时间推迟,点火时间提前,人手不足等各方压力下,绿能新材副总经理江峰雷厉风行,立刻开干,他说“坚决执行公司指令,不拖后腿,不掉链子”,团队成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还会经常遇到临时性、不固定的工作任务,但大家都毫无怨言,在赶工期的情况下,窑炉、基建同步完成,又保证了施工质量。江峰强调这一个个创新突破,是整个团队夜以继日付出的结果,无论何时他们都以“还能更好吗”的价值观要求自己,不畏困难,不断突破。

金绿能科技 2 号生产线的顺利建成和成功投产,无论是在生产装备、产品研发、工艺技术等方面,都展示了金意陶人的创新和奋斗精神,都实现了突破和成长。受疫情影响,施工工期只有短短的 4 个多月,但即使在如此紧张的工期下,金绿能仍能完成挑战,金绿能生产线提前点火,顺利出砖,产品工艺效果达到预期,日产量达 160m3,原本看似遥远的目标,一一成为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