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南京邮电大学 - 《南京邮电大学报》

奏响法治南邮协奏曲

作者:本报评论员    
2020-12-01     浏览(133)     (0)




  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11月16日至17日,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高举思想旗帜,推进伟大事业,会议向全国发出了建设更高水平法治中国的“动员令”。
  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就主要方面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精辟概括了“十一个坚持”。这“十一个坚持”,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思想和工作部署,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今年7月29日,教育部首次针对高校法治工作专门发文《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法治工作的意见》,强调把法治作为学校治理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方式,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
  治国之要,奉法则强,治理学校,同样如此。推进依法治校,是学习贯彻习近平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是破解当前高等学校改革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南京邮电大学高度重视法治工作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提高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加强制度的总体规划,绘制“制度图谱”。法治,是规范,是保障,具有基础性地位。学校坚持以《南京邮电大学章程》为统领,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制度体系建设为导向,进一步完善现代大学制度。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近年来,学校深化内部治理体系改革,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明确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教授委员会、教代会权力清单,建立起规范有序的学院治理结构。校院二级内部治理体系进一步优化,议事决策效率进一步提升。在推进制度“废、改、立”的基础上,学校建立科学规范、务实管用的制度体系,形成事事有章有循、人人依章办事的良好氛围,把依法依规办学、科学高效治校的理念贯穿管党治党、办学治校全过程。截至2020年,我校已建设形成系统完备、层次合理、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
  健全依法治校体制机制,打通“任督二脉”。“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依法治校,行胜于言。学校坚定不移健全依法治校的体制机制,使信息“上下”通畅。一方面,学校长期坚持信息公开,依照“以公开为常态,以不公开为例外”原则,凡是需要师生员工知晓并执行的校规校纪等信息都要公开,但凡牵涉到师生利益的决议规则,在制定和执行中,学校管理层应当充分调查研究,通过教代会、学代会等途径,广泛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建议,确保决策科学、公正、合理。另一方面,学校积极探索建立在法治框架内的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引导师生员工通过法治途径,合法合理表达诉求,妥善处理各类纠纷。完善教师和学生申诉制度,依托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制度,健全完善学校的学生申诉、教师申诉制度,设立师生权益保护、争议调解委员会、仲裁委员会等机构,吸纳师生代表,公平、公正调处纠纷、化解矛盾。
  提升师生法治素养,增亮南邮“法治底色”。“十一个坚持”明确指出,要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南京邮电大学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发布以来,学校全面贯彻实施“七五”普法工作。保卫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团组织、群众组织面向自己的工作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在工作实践中形成了各级主要领导负责,各部门紧密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学校针对教职工队伍,切实加强团队依法管理和执教意识与能力的培养。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法治教育培训,将法治教育纳入新进教职工岗前培训、各级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切实增强教职工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自觉养成依法依规管理和执教的习惯。此外,学校把法治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不断丰富法治教育的形式与内容,使学生通过课堂教学、主题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引导广大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学校积极营造校园法治文化氛围,建设法治文化传播平台,丰富法治文化活动载体,在学习强国、校园官网、官方微信、官方微博等平台推精品、创品牌,推动法治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发展。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实现美好法治愿景提供根本遵循,注入不竭动力,必将引领法治中国建设在新发展阶段实现更大发展。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全校应认真学习领会、切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校,发挥法治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实现“政治”“法治”“智治”“善治”的协奏融合,指引南邮法治建设登临新的更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