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学院 - 《德州学院报》
永远走在有信仰讲信仰的路上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是一个年轻的党总支,但责任却厚重如山。一代又一代的思政人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永远走在有信仰讲信仰的路上。
一、有认识:党务工作核心在信,关键在做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信仰必将走向灭亡,一个人如果没有信仰就如同行尸走肉,一名党员如果没有信仰又何以称其为党员?党务工作者既是党建工作的基石,又是我党大业的先锋,承担着管党治党、党员教育的重任。只有每一名党务工作者做到立信立志立行,我们党才能够更好的运转,党的全面建设水平才能得到更好的提高。此次,党务干部培训正逢全党全国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是落实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党务干部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中坚力量。开展党务干部培训有利于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利于充分发挥全校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有利于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按时高质量的完成学校全年的工作任务。
二、有作为:打造“有信仰”的堡垒,锻造“讲信仰”的队伍做好党务工作的前提是开展好思想政治工作。马克思主义学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主渠道。自2018年学院成立以来,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组织部的指导下,不断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有序推进党务工作。结合“一总支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工作的开展,马克思学院党总支以“锻造有信仰、讲信仰的党总支”为品牌目标,坚持把党支部建在教研室上,打造“四讲一行”支部特色,努力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党支部打造成“有信仰”的坚强堡垒,将全体党员锻造成“讲信仰”的有为队伍。
其中,教师第一党支部依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培养“讲德法”的党员。以“润德、明法、践行”为支部特色,紧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两大主题和理论与实践两个课程目标,通过 “身边人讲身边事”“聆听入党故事”等激励支部党员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并践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使命担当。教师第二党支部依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培养“讲四史”的党员。通过“让历史告诉未来”特色项目,探索支部党建工作的新方法、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新途径。教师第三党支部,依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研室,培养“讲理论”的党员。着重突出问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性、整体性的逻辑呈现,让广大师生从思想深处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不是枯燥抽象、已经过时的学说,而是深邃透彻、符合时代需要和人民需要的科学理论。教师第四党支部依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培养 “讲实事”的党员。开展“让红色真理旗帜领航”特色项目,通过学习“红色真理”、建设“红色真理”阵地、传播“红色真理”等活动,引导广大师生高举红色真理大旗,领航时代方向,打造红色支部,塑造红色青年,建设红色伟业。学生党支部依托“青年研习社”培养“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党员。通过读书会、经典诵读、研讨等形式增强学生对理论的吸收与认同感,推动学生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于心;宣讲团成员进社区、进学校宣讲,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学生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化于行。
三、有成效:党务工作引领事业发展达到新高度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各项工作中,党员真正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开学第一课,党员教师用自己坚定的信仰武装广大师生的头脑,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工党员带领学生党员共同打造“信仰长廊”,真正践行“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我是党员我顶上”,教育部思政专业师范认证中,充分迸发了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展现了新时代共产党员的担当。在考研指导、师范生技能大赛等工作中党员同志吃苦耐劳、耐心积极工作,取得了考研率57.6%、师范生从业技能大赛一等奖2人、二等奖5人、三等奖4人的历史最好成绩。在党员教师模范带头引领下,学院教师先后获得“全国高校首届思政课展示活动特等奖”“山东学校优秀思政课教师”等荣誉称号;在“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微课比赛”等各项比赛中均取得良好的成绩。在各类评选活动中,党员教师争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楷模,以爱岗敬业和良好的师德风范影响着每位学生。
理论武装是立身之本,党务工作是重中之重,事业发展是我们的不懈追求,锻造“有信仰”的党总支,打造“讲信仰”的党员队伍是我们的建设目标。(马克思主义学院 冯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