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吉林大学 - 《吉林大学报》

激发科研热情 启迪科学思维

第十三届博士生国际学术论坛在我校召开

2020-12-18     浏览(119)     (0)

本报讯 (记者 曲家伟)12月7日,我校举行第13届博士生学术论坛开幕式。中国科学院院士、校长张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陈学思,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韩宇鸿,校党委副书记冯正玉、副校长蔡立东等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由冯正玉主持。

开幕式上举行了双聘院士聘任仪式。蔡立东宣读双聘院士聘任决定;张希为陈学思院士佩戴吉林大学校徽并颁发聘书。

韩宇鸿在致辞中希望广大博士研究生不断努力学习、提升科研能力,早日成为建设科技强国的栋梁之才。

化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吴佳睿,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研究生、我校2016届化学学院本科生曹博成作为学生代表分别在论坛上发言。

论坛活动上,张希作了 《科学思维与科技写作》专题报告。他结合从事科学研究以及担任科技期刊编审的经历,讲授了撰写科学论文的基本方法和需要着重注意的细节。他建议学生们先撰写提纲,同导师反复讨论达成共识后再开始撰写论文,这样往往会事半功倍。在科技论文写作中,“一张图胜似一千字”,这意味着要反复分析和整理数据,尽可能把数据以清晰紧凑而美观的图表来表示。研究结果初具雏形时就应开始构思文章,因为写文章的过程是重新审视逻辑和论据的过程,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弥补文章的漏洞。他还提醒大家,署名不是荣誉,而是意味着责任。作者署名一定要有实质性的贡献,包括提出想法、设计实验、解释数据、撰写和修改论文等等。

陈学思以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及其应用》为题作报告。

据悉,在本届论坛活动中,经济学院、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研究生培养单位围绕科学前沿和国家社会治理热点举办了数十场分论坛活动。来自国内重点高校、科研单位、高新技术企业及政府部门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在论坛上同广大博士研究生和教师讨论研究方向、展示学术和产业转化成果、分享科研工作经验,在线上和线下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场精彩的学术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