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师范学院 - 《岭南师院报》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作者:商学院 王灵芝
金秋九月,岭师迎来新生,教师行业崇高敬意。教师提醒做人基本认知,强调师范重要性和师德,发挥主观能动性,将美好赠与学生。教育改变主观世界。
金秋九月,凉风习习;仲秋将至,凉意渐知。轻柔凉爽的秋风迎来了岭师的又一批新生,也带去了对教师行业崇高的敬意。
犹记得古语里一句至理名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类似的,陶行知先生亦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作为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来警示后世莘莘学子。古往今来,多少真理警句铭记于心。它是文言文中“教学半”教学相长的教育方法,它是韩愈笔下《师说》中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阐释教师职责的定义,它是清末状元张謇口中“兴学之本,惟有师范”强调师范重要性的模板。
师范,不仅是授人以鱼的平台,更是授人以渔的梦想启航基地。岭师的教师中,于我而言,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青年担当的任课老师。第一节课,教师着重提醒了做人这个基本认知的概念:是先会做事还是先学做人?就如生存还是毁灭一样,这是一个值得众人深思的问题。从前的课堂能教给我们许多学习上技巧性和专业性的知识,却很少明确地告诉我们实践的过程以及为人处事之论。在生物学上,我们或许是一个单独的个体,拥有法律下自由的公民权利;可在社会学上,我们都是人类整体的一部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绝不是少数精英独裁者随心所欲的创作,而是广大人民集思广益、团结奋斗的结果。倘若我们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三观,没有一段体会真理与实践的过程,就无法用一双慧眼把世界的本质看透。
与此同时,师德是师资占领用武之地的前提与基础。师德,并非单纯地对道德绑架游戏的控诉,亦不是为了不恰当的教学行为开脱,而是为了搭建学生与教师间交流沟通的一个稳固桥梁。我相信,身为人师,自当意识到自身所承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师,一个神圣的职业背后是无数次挑灯鏖战的挥洒汗水,是多少次伏案工作的兢兢业业!桃李万千,有教无类,这是最初对师者行业的描述。师者,是给予,更是学习。在教育中弥补缺点,在教学中收集智慧之见解,这不正是教师存在的意义吗?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教师,不是仅仅停留在教的方面,更多的是在与学生的互动中达成双方知识上的共识,并付诸实践。
教育,改变的是主观世界。而教师却能凭借一股神奇知识传递之能量,发挥主观能动性,将更多美好的瞬间赠与学生。与其言教师为职业,毋宁言其为一种聆听与交流的形式渠道。学为人师,学艺之高固然重要,然而,行为世范,要求教师用实际行动告知世人何为人师,何为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