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师范大学 - 《山东师大报》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2020-12-16     浏览(100)     (0)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前身为成立于1985年的计算机科学系。1995年4月,与计算中心合并成立信息管理学院。2005年9月,更名为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18年8月,调整系部设置,设计算机一系、计算机二系、通信工程系、物联网工程系、网络空间安全系、软件工程研究所和实验教学中心等机构。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坚持人才立院,师资队伍质量明显提升。专任教师113人,其中教授23人、副教授36人,博士生导师20人、硕士生导师50余人,93人具有博士学位;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1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3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首批专家2人、山东省教学名师2人、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4人、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济南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人、泉城学者1人,1人获山东省留学回国创业奖,1人获山东省青年科技奖,11人入选学校东岳学者计划,2个团队入选山东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和青创人才团队。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重视教学工作,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升。先后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承担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4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0余项;出版国家规划教材10余部;获批省级精品课程9门、省级一流课程1门、在线开放课程1门,3门课程入选山东省成人高等教育特色课程;本科生发表SCI论文16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获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4篇;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获省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8篇、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4项;1个团队入选山东省教学团队,1人获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三等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先后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重点建设专业(群)、山东省一流专业和国家级一流专业,通信工程专业入选省级特色专业;学院先后获批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山东省高校信息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山东省人工智能教育基地。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坚持把学科、学位点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学科建设成绩斐然,形成了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完备的人才培养链。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获批山东省“十二五”强化建设特色重点学科和泰山学者设岗学科。在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并列120所参评单位的64位,并列山东省参评高校第2位。在2019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列全国高校第69位,位居全国师范院校第5位、山东高校第3位、省属高校第1位。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坚持科研强院,科研水平稳步提升。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90余项,承担横向合作项目近50项,出版专著8部,以第一单位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80余项,软件著作权150余件;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1个团队获批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团队,2个研究中心获批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实验室分别获批山东省“十二五”高校重点实验室和山东省“十三五”高校重点实验室。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迈出实际性步伐,与多所国外学校开展“2+2”联合培养项目,学生赴国外交流学习;邀请海外专家学者百余人开展学术交流;聘请多名国外高校教授为讲座教授、客座教授;教师受资助出国访学20余人次。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3次被评为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1人被评为科教兴鲁先锋共产党员,1人被评为山东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1人被评为山东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个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先后获2014年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3项。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96项,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Outstanding奖等国际级奖励20次,荣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国家级奖励101项。(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