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理工大学 - 《山东理工大学报》

“自”出心裁 “语”众不同

作者:本报学生记者 孙晓贺    
2020-12-11     浏览(169)     (0)


这是自媒体时代,人人都能从网络中找到一席之地。“自媒体”即为“个人媒体”,是个人通过网络途径发表自己观点的方式。校园中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运用自媒体,成为一名自媒体人。

                                                                       一己之见

发出自己的声音,是许多大学生接触自媒体的初衷。“观察角度更贴近大学生”“内容更符合大学生需求”,这是大学生自媒体相较于其他自媒体而言的突出特点。

“同学你好……”伴随着甜美的声音,蓝色的手牌映入眼帘,“晓园君”三字格外醒目。李淑楠是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凭借对短视频的浓厚兴趣,她注册了“晓园君”抖音号,并找到10位来自不同专业,同样怀揣传媒理想的伙伴一起经营“晓园君”,一周六更。他们以街访的形式探寻同学们对某一话题的内心想法。李淑楠希望将“晓园君”这个平台做大、做强,贴近校园生活,发出不同声音。

点击“发送”按钮,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学生王迎辉将题为《今天,你这样消费了吗?》的文章发布在自己今日头条的账号“星投”上。她最初接触自媒体,纯粹是“跟风”。“百家号”“头号条”“微信公众号”……直到收获首条留言,她才明白自媒体的魅力所在。“在这里,我拥有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也许有人赞同,也许有人反对,但我不再是一个人的声音。”她浏览着推文下的留言说。298天,63篇原创文章,1.4万次浏览量,“我开始享受写推文的感觉了。”她借推文表达想法,用键盘敲击未来。

“你不发声,大家就会听到别人的声音。”生活中有许多值得讨论的事情,在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将“一己之见”发表到网络上,敞开心扉接纳“众声喧哗”。

                                                                      乘风破浪

“媒体人,媒体魂。”媒体人以一腔热血投入自媒体运营中,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何为热爱。纵然历经无数次跌倒,他们总能笑着揉揉摔疼的脚爬起,从头再来。

2016年7月13日,微信公众号“我们”注册成功,注册者是经济学院学生李浩凯。在尚未掀起自媒体热潮时,他便因喜欢分享身边事物,开始运营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初期,公众号的文章都从别处转载。2017年5月,李浩凯在“我们”上推送了第一篇原创图文《烟台初雪》。公众号粉丝量仅40人,但文章浏览量达到了700多次。首次原创带给他足够的“惊喜”,然而“惊喜”并未持续,推出后他才发现推文出了差错,第一段和后面文本对齐方式不一致。这虽未影响推文的浏览量,但作为运营者的李浩凯内心有些失落,“毕竟是第一篇原创推文,竟然出现这种错误。”

自媒体运营并非一帆风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崔志鹏曾一度想注销自己的知乎账号。像运营自媒体这种垂直领域的持续输出,对于一个理科生来说有很大难度。自媒体运营初期,他才思泉涌,所写内容生动有趣。随着时间推移,可写素材逐渐减少,文章开始走“下坡路”。周围朋友劝他选用与专业相关的题材,但他认为 “不能总是生活在自己的舒适圈中”。为了更好地运营知乎账号,他将《零基础教你写网文》一书收入囊中。17小时,209页,他尽力将书中的每句话印入脑海。通过书籍,他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进行针对性改变。如今,他凭借原创古风小说《人间无地》,收获大批粉丝。

媒体人在网络世界里乘风破浪,赤脚追光。弱者只会看见困难,而他们越过障碍,并将旅途所见化为灵感。“王者归来”的他们,仍像最初一般“倔强”。

                                                                       “媒”旅未完

自媒体人从“小透明”到“大V”的进化,需要时间和耐心去收集路上的点点“璀璨”,使其汇聚成一片星芒,在自己的天地中发光发亮。

“我会用心与粉丝互动。”对美术学院学生杨沛涵而言,公众号存在的真正意义就是交流和互动。有粉丝在她的公众号“之桃”后台留言,向她倾诉宿舍关系不洽,她便会分享相应文章或“心灵鸡汤”。在这个虚拟平台上,曾有粉丝用一首诗《星光》鼓励她继续前行,感动之余,她更暗下决心,要踏踏实实运营好自己的公众号。

看到粉丝上万的微信公众号,杨沛涵总会心生羡慕。她暗自努力,不断学习其他微信公众号的选题和文字风格等。与大多数公众号不同,她有自己的原则,她曾对粉丝承诺,“之桃”只用于纯分享,不会有任何广告。“之桃”现在有318个粉丝,“希望毕业前能收获1000名粉丝。”她笑着说道。

“谢谢大家,我是牧尘!”周六晚的稷下湖畔总有体育学院学生李志琛的身影。刚入大一,他便对脱口秀产生浓厚兴趣。“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他瞄准脱口秀这一新兴行业,开始筹备创立“NX2喜剧工厂”。最初筹备创立“NX2喜剧工厂”,只为让同学们在脱口秀表演、游戏等活动中,尽情释放压力、放松自己。“我想以自媒体这种方式,让各个领域的达人绽放光彩。”谈及筹备初衷,他的言语中难掩兴奋。首场演出结束后,他看着人声鼎沸的稷下湖广场,从前受到的那些质疑被统统抛于脑后。握着手中的麦克风,李志琛更加坚定心中所爱。

“自媒体的性质,其实并不重要。我们不在乎别人评判我们作为学生运营自媒体是否足够专业,我们在乎的是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我们热爱的自媒体。”自媒体人与自媒体的故事,仍在续写。

 

既然选择成为一名自媒体人,便只顾努力奔跑,将听不完的见解收入囊中,对无法认同的观点一笑而过,对自己有益的经验便学习借鉴,为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无论独语还是众声,他们都“语”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