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南京审计大学 - 《南京审计大学报》

奋战三天三夜,南审开发出区块链系统防控疫情

2020-02-29     浏览(51)     (0)

南京审计大学采用区块链技术进行疫情防控信息采集,通过开发信息采集系统提高了效率和准确性。在面临新工作场景的情况下,老师和学生团队克服困难,成功开发出系统并在开学前正式上线。该系统确保了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持。












疫情当前,如何进一步提高信息采集的效率和统计的准确性,强化全面摸排?南京审计大学的老师花了三天三夜的时间,连续奋战,一款疫情防控信息采集区块链系统2月2日凌晨正式上线。据悉,用区块链技术进行防控信息采集,这在全省高校尚属首家。

随着开学日期的临近,各大高校成了疫情防控的重点,如何做好返校师生信息的摸排又成了防控的重中之重。

“我是1月28日下午接到学校书记电话的。”南京审计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老师张熠博士说,一般来说,如果是简单地采集信息,开发一个小程序即可,但是这样的小程序会存在数据安全、数据篡改等风险。为了在提高信息采集效率的同时,确保信息准确、安全,书记建议用上区块链技术。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他随即临时组建了一个4人团队着手开发。“传统的开发的前提是有明确的需求分析报告,而这次开发,任务是不断来了。”他介绍,因为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工作场景,开发后程序需要具备的功能也会随着疫情的发展在不断变化,他和团队的3个小伙伴,两个负责前台、两个负责后台,搭建框架、写程序、改框架、改程序,3天来,每天工作都在16个小时以上。

他举例,比如本来疫情只要统计师生有无去过湖北,有天突然接到指令,还要统计师生到湖北乘坐的交通工具及车次,到达时间以及离开的时间等更为详细的信息,他们的前端、后端以及数据库就都要修改。3天下来,系统终于开发完成,并且经过调试后,在2月2日凌晨正式上线。“虽然忙得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但是觉得很值。”

记者在这款程序上看到,师生第一次填报时,需填写基础信息和每日信息,以后只需填报每日信息,报表中未能反映的信息在备注栏里详细填写。系统设立了一级问题和二级问题,在回答“去过湖北”或者“乘坐过长途列车”等一级问题后,会自动跳到二级问题,回答去过湖北什么地方、乘坐了哪些班次的列车等。

“区块链的特点就是去中心化,不依赖第三方,师生所填的信息在上传中央服务器的同时,还以加密的方式上传到了多台区块链节点服务器上,即使有人想篡改数据都没法篡改,确保了信息的准确性;而且,因为是以加密形式上传的,使用者也不用担心信息泄露的风险。”他说,该校各部门负责人可以在后台查看信息填写情况,以确保信息采集全覆盖、无遗漏、无死角。

“在无法建立信任关系的互联网上,区块链技术无须借助任何第三方中心的介入就可以使参与者达成共识,以极低的成本解决了信任与价值的可靠传递难题,让数据真实可信可追溯,并且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南京审计大学党委书记晏维龙说,这为确保学校疫情防控各项举措能够落地落细落实,精准掌握疫情防控信息提供了技术支持。(党委宣传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