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医药大学 - 《山东中医药大学报》
傲而不骄 与岁俱寒
作者:中医学院2017级梁月琪
百花零落,草木清癯,细雨生寒,枝桠划空。飞雪落在屋檐,霜花缀满小窗,北方的深冬万物萧瑟,静默无声。此时节,朔风凛冽,空气凝滞,过往匆匆的行人也被冻得噤了声,唯有松、竹、梅“岁寒三友”依旧生机盎然,伴严寒同归,与风雪共舞。
“霜雪不知年,真吾岁寒友。”古往今来,松、竹、梅便是文人学士笔下的常客,诗词字画中皆可见其傲而不骄、与岁俱寒的品性。松,是李白笔下“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的孤松,超然物外,豁达从容;亦可是李商隐笔下“桃李盛时虽落寞,雪霜多后始青葱”的小松,弱小稚嫩但顶风抗雪。竹,有《诗经》中“瞻彼淇奥,绿竹猗猗”的唯美无双;亦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顽强不息。隆冬酷寒,枯木丛生,唯有梅枝被催绽出妍丽蓓蕾,“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灵动脱俗,馨香四溢。
每一年的冬日,我总能在校园或绿化街道上看到梅花和松柏的身姿,但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家乡的那抹绿色倩影。在老家的菜园中,靠着栏杆围起来的墙角处,有一片小竹林,竹林的位置极不显眼,常被人们忽视,存在感甚至比不上草坪上的野雏菊。然而每到落雪之后,菜园一片洁白,只有竹叶青青,枝条楚楚,格外清丽动人。夜晚时分,奶奶打开院子的灯,余光洒向竹林,竹影斑驳,疏密有致,铺落在大地。风起时竹叶沙沙作响,被肃穆的冬日拖得悠远惬意,让人觉得此刻的菜园仿佛只属于竹林。
我未曾看到过松、竹、梅并肩挺立在一起的场景,但在大二时选修的艺术鉴赏课上,老师曾用课件向我们展示国画大师张大千的《岁寒三友图》。犹记画中的松树树干上长满了青苔,松针层层叠叠,苍翠繁盛,在松树的左侧伸展出几枝素梅,再下方是一丛墨竹,但几乎看不到竹竿,有的只是一团团墨色的竹叶。老师点评时说,在他看来这幅画最妙之处在于以寥寥数笔勾勒出远山峭壁,将周边环境的贫瘠和植物的生机融合在同一幅画作,肃杀之中潜藏着生命的力量。世间花木繁盛,但在寒冬时节仍苍翠常青者鲜有,开花的植物更是凤毛麟角,冬天的清冷孤僻在四时中可见一斑,但松、竹、梅却能与之走到年岁尽头,其宽厚与毅力非寻常草木所能及。
虚怀若谷的竹,暗香幽浮的梅,一年四季青翠挺拔的松树,它们以谦卑淡泊的风姿,迎接广袤厚重的冬,在风寒料峭里昂首伫立着、生长着,从不争抢风头,却自成风景。唐末农民起义的领袖黄巢,有一句流传于世的咏菊诗:“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借菊咏志,笔触之间尽显菊花“我开之后百花杀”的骄傲肆意,但在史实中,由于军队后期缺乏经济支持等多种因素,起义未能成功。然而细细考证赞咏岁寒三友的诗词作家,他们却鲜有这般骄狂,且在文学或政治官场上都有自己的一番收获。
恃才而骄乃生活常事,傲而自谦实属难得。松、竹、梅,偏一隅而孤守,任日月更迭,星辰斗转,其态不骄,其志不移。我时常想,若要知岁寒三友的高洁品性,那是一定要等到雪化之后了。待到来年开春,万物复苏,草长莺飞,整个世界又回归到万紫千红、争奇斗艳的景象,那个时候的岁寒三友,悄悄地隐匿在这一片热闹之中,一如冬日里那般静谧安然。纵不及百花盛开那般热闹得绚丽夺目,但能做到阒然自修,慎终如始,全心全意地生长或是开花,不虚浮、不张扬也非易事。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也正是这种遗世独立的傲然风骨,成就了多少志士文人的墨香。
松树,成林有清香袭面,做松香而味极佳。松、竹、梅蓬勃生长时,是冬日苍茫大地上的绮丽珠翠,离开土壤亦能入药治病。譬如竹子,从根部到梢部,根、枝、叶皆可入药,《本草纲目》记载:“淡竹叶气味辛平,大寒,无毒,主治心烦。”此外,竹茹也有药用价值,在这学期开设的专业课程中,新学习的经典名方“温胆汤”就包含竹茹,取的是其偏擅化痰的作用。《百草镜》言,梅花“开胃散郁,煮粥食,助清阳之气上升;蒸露点茶,生津止渴,解暑涤烦”。由此可见,花开于枝头可赏心悦目,花落亦可济世救人。
携一往无前之志,俱百折不回之气。在凛凛冬日,苍劲怒放,与岁俱寒,这份风雪中的坚守,季末时分的守望,背后是生命的厚重与磅礴,亦是傲而不骄的谦谦君子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