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 为 共 产 党员,就是要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急关头豁得出来”。今年 39岁的刘杨杨,是黄淮园林中心一名员工。进入七月以来,江西暴雨引发洪涝灾害,赣江、鄱阳湖等地汛情严重,全国的救援力量响应国家应急管理部号召驰援江西汛情严重的地区。获悉江西灾情严重后,刘杨杨当即报名驰援灾区。在灾区,他和他的团队克服困难,逆行而上,转移疏散群众,参与各种抗洪排险任务,为打赢防汛抗洪抢险救灾攻坚战贡献力量。
完成防汛排险任务返回家乡后,刘杨杨又投入驻马店防汛抗洪和应急救援战斗之中。10 天内,刘杨杨先后参加汝南、新蔡和确山三地的营救落水群众任务。最紧急的时候,刘杨杨连续水下作业两个多小时,一连用完 3 罐氧气,每罐 40 分钟。接连数日,转战各地,超负荷工作,身体严重透支,导致胰腺炎突发,昏倒在救援现场,被送进重症监护室。在医院,刘杨杨连续昏迷了 8 天,所幸抢救及时,他才脱离了生命危险。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从昏迷中醒来的刘杨杨看到前来看望他的领导和队友们,心里想的还是尽早返回战斗岗位。同为退伍老兵的刘杨杨的父亲刘东亮说:
“刘杨杨康复后,我们还会一如既往地继续参加公益救援活动,把好事做到底!”
据了解,20 年前刘杨杨从南海舰队海军陆战队潜水员的岗位上退伍,被安置到黄淮学院园林绿化中心工作。到学校工作后,刘杨杨同志继承了部队忠于职守、勤奋工作、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时刻以一名合格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保持着勤奋敬业、谦虚谨慎、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在园林绿化中心,他主要负责后勤保障工作。园林绿化工作中,机器原料不足、设备故障等情况时有发生,这都关乎到各科室业务的正常开展。只要单位有任务,不管是深更半夜,还是休假时间,刘杨杨都是随叫随到,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加班加点,日夜赶工。无论是任务内的还是任务外的,都做到积极承担。跟汽油、柴油密切接触,和乱如麻、理不清的线路打交道,经常要手推着机器到校外维修,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腿疼,但他从不叫一声苦、喊一声累。在他看来,这些普通的工作,不应该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是自己的使命和责任。要投入感情,要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在平凡而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发光发热。
工作之余,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刘杨杨加入了驻马店市蛟龙水上义务搜救队。2019 年 3 月,驿城区人武部探索组建新质民兵力量,对水上救援技能娴熟的刘杨杨,经过严格的体检、政治考核,被编为区民兵抗洪救援连基干民兵。2020 年初,他又凭着过硬的专业技能和政治素质,被筛选到区民兵综合应急连水上救援特殊专业岗位,成为驻马店市市级民兵专业技术骨干。
2020 年 1 月,驻马店作为连接毗邻武汉的豫南城市,疫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民兵党员,不仅代表着党的形象,更体现着兵的价值”,在取得家人的支持后,刘杨杨深深感到作为一名民兵党员的职责与使命,多次向民兵连党组织请缨,给区人武部民兵疫情防控指挥部写请战书,成为了迷彩方阵里一名最美的“逆行者”。每天天刚蒙蒙亮,身穿厚重的防护服,刘杨杨和他的战友们肩扛几十斤的消杀灭机器,坚持战斗在防控疫情的第一线。作为民兵蛟龙队的老党员,从大年初一开始,他每天和战友们携带电动背负式喷壶,奔赴居民小区灭毒消杀。在刘杨杨的带领下,由 40 名党员组成的“民兵消疫先锋队”,用手推泵、电动背负式喷壶和背负式细水雾装置等工具,喷洒雾状消毒液,完成了市区近百个区域的全面消杀任务,为驻马店市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了积极贡献。从疫情防控期间“最美逆行者”到防汛最紧要关头的“风雨中的守护者”,不变的是刘杨杨对信仰的坚守和对党和人民群众的赤诚。
一个党员一面旗帜。黄淮学院党委书记李国胜指出,刘杨杨同志用英勇无畏、勇挑重担践行初心使命,深刻诠释了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彰显了黄淮人对党忠诚、敢于担当的情怀,谱写了一曲新时期“党员为民奉献”的赞歌,是全校师生学习的榜样。面对疫情防控和两万余名师生返校复学的大战大考,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刘杨杨同志为榜样,继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主动担当、冲锋在前、连续作战,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李国胜强调,在加快推进特色鲜明应用型大学建设的新征程中,全校师生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讲政治、重担当、做表率,敢于啃最硬的硬骨头,挑最难的担子,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想为、敢为、勤为、善为,为黄淮学院整体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张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