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成都锦城学院 - 《锦城学院报》

在志愿服务中 “忙起来”

作者: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主席、 艺术学院林冕虹    
2020-11-20     浏览(180)     (0)

敬爱的邹校长, 亲爱的老师们、 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非常荣幸能够代表 10000 余名锦城志愿者在此发言, 我叫林冕虹,来自艺术学院 2018 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现任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主席。

今天我想谈谈我在锦城的三个感受, 第一个感受: 初识锦城, 这是一所有温度的大学!

我与锦城的缘分源于三年前的艺考, 那天寒风凛冽, 连穿着羽绒服的我都只能勉强御寒, 众人中, 只有锦城的招考老师对瑟瑟发抖的我温柔地说了一句: “同学, 穿上外套, 别着凉了, 身体最重要!” 一句简短的话语却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温暖。我当即决定, 只要成绩能过, 我就一定填报锦城, 当录取结果公布, 我激动兴奋地正式成为了一名“锦城” 人。

我家在广东汕头, 当我拖着大大的行李箱,三年前第一次走进锦城时, 心里只有两个感受, 一是这里的建筑很宏伟, 图书馆、 和平大楼……感觉自己就像在城堡里读书; 二是“锦城” 的人们很热情, 不论是领导老师还是保安叔叔亦或是宿管阿姨, 大家脸上都洋溢着温暖的笑容,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志愿者们,大汗淋漓的他们一直处于忙碌的状态,帮忙引路、 搬运行李、 嘴里还一刻不忘介绍着学校, 这让我这个异乡人再次感受到了锦城的温度, 从那一刻我决定要加入他们, 我也想成为一名“志愿者” 。

第二个感受: 来到锦城, 人人都是“爱校护锦” 的公益劳动者!

特别的锦城有一项特色的教育: 劳动教育。在我们所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中,校内志愿服务被称作公益劳动, 是我们锦城特色劳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常说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 在青协, 我们接触到的第一个词语就是 “爱锦护校” , 我们的志愿服务小分队随处可见地分布在学校的各个角落,除牛皮癣、 垃圾清运、 扫厕所、 除杂草……爱护母校, 我们从身边小事、 从每个锦城人做起!除了校内的公益劳动,我们还开展了各式各样的校外服务, 在各级各类赛会服务、应急志愿服务、 社区志愿服务、 专项志愿服务中都能看到我们锦城志愿者的身影。从奥运会到财富论坛到西博会、 大运会、 特奥会、 亚洲教育论坛;从社区爱心助教到乡村支教; 从科技文化下乡到智力扶贫; 从文艺大篷车到绿网行动; 从抗震救灾到抗击特大山洪泥石流……锦城志愿者们总是冲锋在前, 在校外展现着锦城志愿者的独特魅力与风采!

第三个感受: 在锦城, 每个人都以独特的样子被爱、 被接纳着。

在青协的三年里,我有了青春该有的样子: 从原本的害羞内敛, 到现在的落落大方; 从遇到大事不知所措, 到现在可以灵活处理各类突发情况; 从默默无闻的志愿者, 到现在能独当一面地带领团队。在过去的 3 年里, 青年志愿者协会共完成了 1000 余项志愿活动, 辐射人数高达 20 万人次,累计总服务时长 15 万 4 千小时,我们与周边的顺江社区、 中海社区、 黄忠社区、 犀牛社区、天骄西路社区等 10 余个社区合作, 开展 30 余场志愿服务工作,累计社区志愿服务时长达 9000 小时,让同学们的周末在志愿服务中 “忙起来” 。无志愿,不青春, 希望每一次美好的邂逅, 都意义非凡。

邹校长在今年的开学典礼上说到:“锦城教育将培养我们最为核心的三大素养, 即人文素养、 科学素养和职业素养。” 而其中的人文精神以善良、 宽容、同情心、 爱人、 尊重人为起点, 以人的价值、 人的感受、 人的尊严为尺度, 以唤醒人们的道德良知和精神价值为追求。 人文素养让人成为人, 而不是机器或者工具。我想做志愿活动正是培养我们人文素养的最佳途径。“路漫漫其修远兮” , 志愿工作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 于自己, 是一种修行; 于社会, 是一种接力; 于青协,志愿服务更是一种常态。我记得有这样一句话: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情,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一些小事。青协正是一个让我在了解到世间苦难的地方, 同时, 也感受到世间的爱心与温暖的地方。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 让更多的锦城学子了解到锦城志愿者的精神, 秉承 “完善自我, 辐射他人” 理念,将我们的锦城爱传递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