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企业报协会 - 《中企传媒》
2020-11-30     浏览(57)     (0)

电话还在通着,王占栋书记还在说着,但我似乎没有再往心里听,我心里大致理出了一条线思路:从“狗追着咬”到“狗不咬”,再到与狗成了“好朋友”。这正是融入群众,为民解难题最有力的“佐证”啊。

思路理清了,写起来就省心了。一气呵成后我便按照报纸上留的邮箱投给了报社。

没过多久,《人民日报》竟真的刊发了这篇稿件,这是我意想不到的,给了我很大的惊喜。

有一句广告语说的好,相信平台的力量。如果说,《人民日报》让这个稿件在全国网友中引起强烈反响,那么兖矿集团官方微信公众号《新新兖矿》则让我在兖矿集团“一稿成名”。为此,我打心里感激《人民日报》和《新新兖矿》。

其实,真正知道这个稿子“火”了,是后来我跟着领导去基层调研的时候。

由于我去新闻中心工作之前,从来没有和各矿处单位的同事们打过交道,所以,每到一处基层单位,兄弟姊妹们见了我就会问:你是谁?之前怎么没见你来过我们单位。我:我是新闻中心刚来不久的新员工,我叫魏志尚,以后请多关照。不论哪个单位的兄弟姊妹回答几乎相同:哦,我知道了,那个“狗不咬”书记就是你写的吧。

再后来,《人民日报》刊发的这篇《融入群众才能真解决问题》在兖矿集团2019年度优秀新闻作品评选中荣获“文字通讯类”一等奖。

附件:融入群众才能真解决问题早春时节,鲁西南大地暖风拂面。晚上近7点,菏泽市定陶区黄店镇陈楼村,山东省兖矿集团派驻陈楼村的第一书记王占栋放下刚端起的碗筷,来到村民陈洪亮家。轻叩房门,院内传来阵阵犬吠。门开了,王占栋迈进院子,拴在一旁的大黑狗立刻止住了叫声,摇着尾巴跑过来,用头在他身上蹭来蹭去,很是亲热。

“黑子,我们又见面了。”王占栋笑着拍拍大黑狗的头。要知道,“黑子”第一次见到王占栋时凶得很,愣是挣断了一根铁链,追着王占栋咬。

陈洪亮是葡萄种植大王,2014年回乡创业,种了100亩无公害葡萄,可销路始终打不开。2017年,王占栋到陈楼村挂职,第一时间到陈洪亮家了解情况,便出现了上面那一幕。

挂职快两年了,对入村后第一天的村民见面会,王占栋仍然记忆犹新。“又来个镀金的”“现在哪还有真心为老百姓干事的干部”,面对群众的质疑,他当即表态:“组织派我来,绝不是来作秀的,不干出点成绩,我绝不回去!”他这样告诉群众,也这样告诉自己。

很快,“兖矿第一书记喊你来吃葡萄”的线上线下互动活动隆重推出,陈洪亮家的葡萄销售一空。去年网上日销量达1万多斤,来自山东、河南的5家采购商与他签下订单。

“这两年,我隔三差五就往村民家跑。和百姓越来越亲了,连村里的狗也都熟了,再凶的狗看到我都摇尾巴。”提起前后的变化,王占栋感触良多。有时候,群众不理解不支持,是因为你离他们太远,不够接地气。

渐渐的,王占栋成了村里有名的“狗不咬”书记,认可他的村民也越来越多。

79岁的马金文老人每次谈到王占栋,都赞不绝口:“人实在,话实在,办事也实在,俺打心眼里感谢王书记!”马金文是陈楼村的低保户,独自一人生活,住房因年久失修,每逢下雨天,屋里的锅碗瓢盆根本不够用。王占栋自筹资金把马金文家的房子翻修一新,彻底解决了老人的“心病”。

最近,村里998户群众联名请愿,强烈要求第一书记留下来。面对这一幕,王占栋鼻子直发酸,“群众这样信任我,再苦再累也值得。”

脱贫攻坚是一场持久战,如果挂职干部只是“蜻蜓点水”,就难以和群众打成一片,干出实绩。在村民眼里,驻村干部好不好,不一定要靠数字来说话,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深入基层,融入群众,才能发现真问题、真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