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两山论”“可持续发展”等理念的深入人心,环境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利用备受关注。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是用经济学的理论及方法探讨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研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政策。近几年,不少同学对我校的这个专业比较感兴趣,想了解专业的基本情况以及如何学好该专业。下面,我作一个简单介绍,供大家参考。
培养目标及就业情况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是我校特色专业、山东省A类专业,同时也是我校应用经济学B+学科支撑的重点专业。2018年10月,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与农村区域发展等组成的学科专业群获批山东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群)服务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产业项目。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立足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现实需求,面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需要,依托学校“全面建成全国一流财经特色名校”的奋斗目标,培养具有资源与环境基本知识和技能,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人文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能在各级政府部门、环境资源管理部门、农林牧渔各业、各类大中型企业以及相关科研机构等部门从事专业相关工作的复合型高层次专业人才。
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比较宽泛,既有银行、证券公司等经济类单位,也有和专业密切相关的环评机构、环境投资公司、资源开发公司等部门。总体来看,伴随发展理念的转变和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学生的就业前景日益看好。近三届毕业生平均年底就业率位居全校前列,毕业生在就业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2019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为95.79%,就业专业对口情况较好。经过多年追溯回访,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本专业学生理论基础扎实、实践创新能力强,能够独立支撑相关工作。当然,同学们如果选择考研,发展前景更好,毕竟本科层次所学知识尚浅,我们也一直鼓励学生尽量考研深造。近几年,学生考研录取率逐年提高,录取高校类型趋宽、层次趋高,多位同学考入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攻读硕士学位。
特色优势及能力要求
我校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学科支撑优势明显,协同育人机制完善,教学团队实力雄厚,研究成果转化成效突出,为同学们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同学们经过四年学习,需要掌握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等方面的基本专业理论,掌握该专业基本分析方法,能够运用经济方法和手段进行环境治理和资源管理;熟悉重要的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方面的经典文献,掌握国家环境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有关政策与法规,具有从事该专业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能力。
学习指导和文献推荐
同学们必须尽早明确自己的学业规划,做到心中有目标,光阴不虚度。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大一大二主要进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大三大四主要是专业课的学习。如果同学们准备进一步深造,就要严格要求自己,抓好各门功课的学习,尤其是经济学、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的学习。
在专业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把握本专业学科交叉性强的特点,不仅需要掌握经济学分析解决问题的逻辑和方法,还要深入学习环境科学、资源科学、人口科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学好本专业。
在学好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同学们还要争取机会,在老师指导下积极参加一些科研活动,尽早熟悉科研活动、提高科研能力。对于选择毕业后就业的同学来说,大学期间还是要尽量多地参加一些社团及学生管理工作,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假期,尽量多参加社会实践和工作实习,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充分准备。
关于读书,我认为,大学期间同学们还是要多读书,读好书,读书的过程就是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的过程,阅读会让人终身受益。要多读经典,经典是经过时间检验的精品,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阅读经典书籍是理性的选择。专业类书籍,同学们可以读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道德情操论》、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弗雷德曼的《资本主义与自由》、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致命的自负》《自由宪章》《货币的非国家化》、米塞斯的《人的行动》、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麦克尼尔的《阳光下的新事物:20世纪世界环境史》、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等,这些经典著作都值得大家一读再读。除了上述经典著作外,同学们还应阅读与当下经济社会现状有关的书籍,如陆铭的《大国大城》、张维迎的《理念的力量》、伊藤穰一的《爆裂》、吴军的《智能时代:大数据与智能革命重新定义未来》、孟健军的《城镇化过程中的环境政策实践:日本的经验教训》等。
除了专业书籍,同学们读书还要尽可能的杂,广泛涉猎各类书籍,如哲学、心理学、小说等。像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阿德勒的《超越自卑》、弗兰克尔的《活出生命的意义》、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弗洛姆的《爱的艺术》、斯科特·派克的《少有人走的路》、毛姆的《人生的枷锁》、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以及鲁米的诗都值得一读再读。
(作者系我校经济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