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在研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刊发在《求是》2020年第17期的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后,真切地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的使命与责任。在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结合自己在浙江、福建讲课的经历,谈到“讲好思政课不容易,因为这个课要求高。”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对思政教师素养提出了“六个要”(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
一是政治要强。要有坚定的理想信仰,只有自己信仰坚定,对所讲内容高度认同,才能讲的有底气,讲深讲透,才能有效引领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二是情怀要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有三种情怀:家国情怀、传道情怀、仁爱情怀。这实际上就是思政课教师对国家、教育、学生的责任,责任让我们的老师和课程有温度。
三是思维要新。思政课要教会学生科学的思维以及观察认识当代世界、当代中国的立场、观点、方法。要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善于运用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
四是视野要广。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思政课教师要具备三种视野: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500多年的世界社会主义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近100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的发展史、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思政教师要一直保有一种“空杯”心态,不断夯实理论功底、始终做一个学习者。
五是自律要严。思政课教师要严格遵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教学纪律,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不能在课上讲得不错、却在课下乱讲,不能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不错、却在网上乱说。
六是人格要正。思政课教师要以堂堂正正的人格、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修身修为、诚意正心、育人育己,塑人塑己,在与学生的同行中共同成长。
作为一名思政课一线教师,一定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六个要”的要求,不断提升个人素养,担当立德树人的使命;作为一名形势与政策教研室的负责人,一定按照“六个要”的要求,提升教研室平台对新教师、青年教师、兼职教师个人素养提升的塑造力,努力让形势与政策课成为学生们真心喜爱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