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黑龙江工程学院 - 《黑龙江工程学院报》

筑牢理论功底 担当立德树人使命

作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教师 陈立媛    
2020-11-18     浏览(143)     (0)

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多处强调思政课要提升教学效果,多处敦促思政课教师要夯实理论功底,让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艰巨。

总书记指出,思政课“课堂教学效果还需要提升,教学研究力度需要加大、思路需要拓展”。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课堂成效至关重要。思政课教师“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善于运用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善于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抓住关键、找准重点、阐明规律”,才能创新课堂教学,给予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才能“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我们的课堂也才可能闪耀真理光芒,从而让青年学子“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总书记结合自己在福建、浙江工作时亲自讲思政课的经历强调,“讲好思政课不容易,因为这个课要求高。”的确,思政课教学涉及领域多,覆盖范围广,这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学识素养,很高的综合素质;国内外形势、党和国家工作任务发展变化较快,这要求思政课教学要紧扣时代脉搏、回响时代足音,要不断备课、常讲常新;思政课要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这要求教师要有真挚情怀,以真情打动学生,方能赤情引导学生;思政课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这要求教师要有仁爱情怀,精诚传播知识、传播思想,赤诚塑造灵魂、塑造生命。

总书记提出,“思政课上学生会提一些尖锐敏感的问题,往往涉及深层次理论和实践问题,把这些问题讲清楚讲透彻不容易”;要求教师“练就不怕问、怕不问、见问则喜的真本领”。思政课教师不仅仅是布道者,首先还应是学者,要将理论的科学性、真理性贯穿于授课内容。课堂上应不断以问题导入,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阐释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教学内容,且对易产生分歧之处要着力探寻与思辨。这种动态思辨讨论具有不确定性,“现场直播”肯定比“提前录播”更具挑战,但也更直指问题,叩击心灵。面对学生随时提问,教师若能从容应对,也将增强学生对我们的钦敬信服。

总书记强调,“讲好思政课不仅有‘术’,也有‘学’,更有‘道’。思政课的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专业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学术深度广度和学术含金量不亚于任何一门哲学社会科学!”由此既赋予我们强烈信心,也敦促我们要潜心钻研。思政课是学生最长久的学业“陪伴”,而我们高校教师的从教又是最后的“陪伴”。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未来,我们要继续夯实理论之基,提升研究意识,让思政课教学更充盈时代鲜活、更焕发真理力量、更凸显思辨色彩、更触及学生心灵,以更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学校“百年大学梦”倾情奉献我们思政课教师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