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都有个机缘,我与十一局就有很深的情缘。
在我青春年少时,我参军报国,来到了部队。经过三个月艰苦的新兵训练后,我被分到了支队七中队。听教导员说,中队是守护铁路的,生活条件还不错。我当时兴奋极了,当军用大卡车,把我们一起训练的三十多个兄弟拉到中队时,一路城市,再到小镇,再到乡村,我们的心开始发凉。在黄河边的一个小山坡上,就是我们的营房,说是大桥,只是一段很老的铁路线,后来听说是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约莫又过了三个月,我们从思想上慢慢成熟。老兵退伍后,我们也从新兵变成了老兵,我们开始执行任务。在营房旁边就是国家重点工程,黄河小浪底枢纽工程。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朱熔基到小浪底视察,都是我们警戒警卫。能执行任务,我们很开心,长久的训练终于得到了展现。
在几次执行任务中,我们与那一批批头戴安全帽、身着水电蓝的建设者有了接触。我常常被他们辛勤劳动的身影所感动,有时想他们也有着父母和孩子,有着亲人和朋友,但他们为了国家的重点工程而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每次由于任务,我见到他们时都特别的亲切。
当兵第八年我复员回家,有几个工作供我选择,我最终还是选择了十一局。十一局因三门峡而生,为建设黄河万里第一坝,从工厂、企业、部队、医院,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了三门峡,铸就了“艰苦奋斗、筑坝育人”的水电精神,这是局魂,也与军魂相似。2007年6月8日,我上班不到三个月,我写了一首诗,《我们是光荣的水电兵》,在《中国水利报》上发表,对我来说是感受,也是誓言。
时光飞逝,在工作中的十几年中,不论在局新闻中心、分局、总承包部、项目部工作,我都坚持干一行爱一行,坚守自己的岗位。我先后从事共青团、党建、新闻采编、办公室等工作,在十一局这个大熔炉里,我锻炼成长,我不但顺利实现了从一名军人到企业职工的转变,我还得到了提升。在十一局这所大学校里,我先后取得了法学学士和工学学士学位,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证,也通过了高级政工师职称评审。在与企业同成长同进步中,我享受了公司飞速发展的成果。个人成家立业买车买房,所有的收获,点点滴滴,虽然有个人的努力,但离不开这个温暖的家庭,离不开关心和帮助我的领导和同事,不论走到哪里,我都为在十一局工作而自豪。
作者单位:一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