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河南城建学院 - 《河南城建学院》

用心书写的幸福

作者:曲月    
2020-11-15     浏览(49)     (0)

何曾几时再忆起逝去的时光?长路漫漫,你依旧是我遇见到最关爱我的那个人—我的朋友。朋友啊,朋友,你是我抵抗忧愁、不愉快和恐惧的保卫者,是友爱与信赖的罐子。

  “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俞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就说:“这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俞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又说:“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不管俞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友情是幸福的,是好友的懂知,友谊永远是美德的辅佐,不是罪恶的助手。钟子期去世后,俞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有一种朋友,不惊不扰,却一直陪同,一起哭,一起笑,一起长大,一起经历,做好友能在一起,就在一起。若是满怀期待的美好不存在了心里的美好也是雨过云烟,在友情面前,不是你放弃了什么,而是什么值得你放弃。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 ,贵在知心。世界很大真正能够理解你的人又却很少。人的一生能够遇到一个真正理解你的人,是很幸运的事,应该珍惜,珍惜这人、这友情、这幸福……人生乐在相知,“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音。

岁月不总是那样的安逸,当困难重重时,幸好是友情在给予克服坎坷、羁绊的力量。有一种目光,不远不近,却一直守望。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故事,皆知为兄弟情谊。青年的马克思就着有改造社会的强烈愿望,并付诸行动,因此他受到反动政府的迫害,长期流亡在外。一八四四年马克思在巴黎认识了恩格斯,共同的信仰使彼此把对方看得比自己重要,马克思长期的流亡,生活很苦。恩格斯为了维持马克思的生活,他宁愿经营自己十分厌恶的商业,把挣来的钱源源不断地寄给马克思。恩格斯不但在生活上帮助马克思,在事业上,他们更是相互关怀、相互帮助、亲密地合作。马克思和恩格斯同住伦敦时,每天下午恩格斯总到马克思家里去,一连几个钟头,讨论各种问题。分开后,几乎每天通信,彼此交换着对政治事件的意见和研究工作成果。他们之间的关怀还表现在时时刻刻设法给予对方帮助,都为对方在事业上的成就感到骄傲。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了四十年,建立起了伟大的友谊,共同创造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

正如列宁所说的“古老的传说中有各种各样非常动人的友谊故事,后来的欧洲无产阶级可以说,它的科学时由两位学者和战友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并不仅仅是因为哲学而让我们记得马克思与恩格斯,还因为他们的至高无上友情,让我们后人铭记心中。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友情是一首奋进的歌,它唱着鼓励,唱着帮助……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必先同调?友情之间不在年龄大小,只要彼此了解、沟通顺畅,那就是友,那就是幸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没有陪伴的友情也是真友情,异乡异地不只是一个人的挂念,只要心中有友,心中有情,天涯与海角的距离又算得了什么?生而不凡,有为友情付出忙忙碌碌,苦尽甘来,那就是幸福。

  幸福很简单,有时甜甜,有时淡淡,你若问幸福到底是什么?它是用心书写的一篇篇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