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鲁东大学豪情满怀地迎来90周年华诞。九十年的风雨征程,鲁大创造了骄人的成绩,谱写了一部光辉的历史篇章。
在这举校欢庆的日子里,我们不能忘记历代鲁大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艰苦筑梦所创造的辉煌业绩;不能忘记社会各届人士关心鲁大、支持鲁大所做的重大贡献;我们更不能忘记胡耀邦同志对烟台师范学院的热情关心和殷切希望。
1988年9月,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来到了烟台。9月7日下午,原耀邦同志的秘书、曾任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陈维仁同志给我打来电话,称耀邦同志想了解高校的情况,约我第二天上午到东山宾馆会见。8日上午,我提前赶到宾馆,要见这么高级别的领导,心里未免有些紧张。不一会儿,耀邦同志从屋里走出来,没等陈维仁介绍,就热情走过来微笑着说:“维仁上次到烟台调查,回去介绍过你,咱们是没见面的老朋友了。”他那平易近人的态度,立即消除了我的拘谨,随他到了房间。这次交谈重点是学校稳定、学生生活以及思想动向等情况,耀邦同志听完我的汇报后,对每个问题都做了深入客观的分析,我们畅所欲言,一谈就是两个半小时。最后,根据我的恳请,耀邦同志为烟台师范学院广大师生员工题写了“长风送乳燕,春露润新苗”十个大字,更彰显耀邦同志对烟台师范学院全体师生员工的期望和关心。
学校稳定,社会稳定,国家稳定,这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事。耀邦同志这次了解了许多关于学校稳定方面的情况,非常冷静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客观实际地分析了学校存在不稳定因素的原因。他指出,学校的稳定工作是大事,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解决所存在的问题。要加强学生的思想工作,从爱护关心学生的角度出发,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做学生的工作。之后我们按照耀邦同志的要求,去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保证了学校的稳定和发展。这种从关爱学生为出发点的思想政治工作,也成了以后学校教育学生的传统。
耀邦同志在交谈中,特别关心学生的伙食情况。他指出,念师范学院的学生,多是农村来的家庭贫困的学生,要把学生的生活,特别是伙食搞好,这是稳定学生的基本工作。他详细了解了每个学生有多少助学金、每个月伙食费多少钱、男女生饭量大小、饭菜价格等细微问题。在谈话快结束的时候,耀邦同志又特别叮嘱我说:“一定把学生的伙食搞好,这是关系学生身心健康的大事,也是关系学校稳定发展的大事。你校地处沿海城市,学校能不能投点资金,搞点海水养殖业创点收入,来补贴学生的伙食。”耀邦同志这种如父母关爱儿女的感情,让我感动不已,我紧紧握着他的手说:“感谢您对我们学校的关心,我们一定努力做好工作,特别是办好学生的伙食,不辜负您对我们的期望。”
之前,学校的学生伙食一直是办得较好,但后来因为物价上涨,粮油菜的价格提高,伙食质量有所下降。回校后,我马上召开后勤伙食部门大会,传达了耀邦同志的指示,要求大家一定把学生伙食办好。发动食堂职工提高认识,首先是改善服务态度,热情主动地多为学生服务。数千人的学生食堂,在主食上要花样多,粗粮细做,增加可口的热汤热饮。在副食吃菜方面潜力很大,有两项做法深受学生的欢迎:一是在秋天下菜的时候,趁价格便宜,尽量多储存大白菜萝卜,冬天吃菜价格就降下来了;二是把过去通常丢掉的白菜根,留下洗净切片做成腌菜,免费供学生食用。伙食得到改善和提高,学生很高兴,经常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到食堂帮厨,职工与学生的关系更加和睦。学生食堂的饭菜物美价廉是远近闻名的,学校的后勤伙食部门,连年被省里评为先进单位。
交谈结束将要告辞的时候,我说:“耀邦同志上次来烟台时,给烟台大学题写校名,这次也请您给烟台师范学院题写校名吧。”对我突然的请求他没有马上回答,思索一会谦笑着说:“我这次来烟台与上次来情况不一样,给学校题校名就免了吧,你个人有什么要求还可以考虑。”我一听机会来了,赶紧请耀邦同志题字。为了题字,耀邦同志让我介绍一下烟台师范学院的历史沿革和我来学校工作的经历。
我告诉耀邦同志,烟台师范学院是个老学校,但解放前的历史我不清楚,1950年设立山东莱阳师范学校,1958年升为莱阳师范专科学校,1960年莱阳地委与老烟台市委合并成立烟台地委时迁到烟台,莱阳师专随地委也迁到烟台成烟台师范专科学校。1984年烟台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烟台师范学院,成为山东省属本科院校。接着我介绍道,我是1953年初中毕业,因为家里穷没考高中,就上了国家管饭的莱阳师范。三年的莱阳师范培养,为我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我毕业的1956年,我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也是这年,我又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我留在北师大工作了十年。因解决两地分居调回烟台教中学。1982年,我才调到我的母校——烟台师范专科学校,即今天的烟台师范学院。
耀邦同志离开烟台后,东山宾馆的同志打来了电话,让我去取耀邦同志的题字。我赶到宾馆接到题字,打开一看,“长风送乳燕,春露润新苗”十个清晰秀丽的大字映入眼帘,我高兴不已。这不仅仅是给我的题字,更是给烟台师范学院题字,是给烟台师范全体师生员工的题字。耀邦同志把学校教职工赞为“长风”和“春露”,把学生喻为“乳燕”和“新苗”。这是对烟台师范学院,甚至是对烟台整个教育事业的点赞和希望。
时光荏苒,转瞬间三十多年过去了,胡耀邦同志作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利用来烟台的机会,考察我们学校,关心学校的稳定和发展,关心师生员工们的生活,关心学生的成长,提出学校为国家培养人才的期望,这种无微不至的亲民情怀,令我倍感亲切,至今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