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村里装的路灯越来越多了,晚上新修的道路越来越亮堂了,还有人在路灯下健身跳舞等,日子越过越红火!”提起帮扶后村里的变化时,岭南师范学院定点帮扶的沙田村村民谭华祥满怀感激地说,自己也是学校帮扶的受益者,没帮扶之前,一家人连吃饭都成问题,有了帮扶后,现在家里生活有保障了,地里种了花生、家里养了两头母牛,女儿外出打工,生活越来越有盼头……2016年开始,岭南师范学院定点扶贫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市覃巴镇沙田村。学校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的部署要求,经过四年来的实践探索形成了精准扶贫“三个三”模式,为定点扶贫村彻底去“穷根”,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奔小康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岭南师院党委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政治高度,深入抓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贯彻,全面落实中央和上级关于扶贫工作的决策部署,切实做到认识、措施、保障“三到位”,推动精准扶贫工作深入有效开展。
沙田村位于吴川市东南沿海,全村有近8000常住人口,由7个自然村组成,有贫困户80户,贫困人口216人。学校党委书记刘明贵、校长兰艳泽等校领导坚持以上率下、真抓实干,先后8次深入沙田村,了解扶贫对象的家庭现状、经济收入来源、脱贫计划等。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先后多次深入沙田村调研摸底,制定了《岭南师范学院关于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定点扶贫的总体思路、组织领导、工作内容和保障机制。
刘明贵指出,学校扶贫工作要科学回答三个关键问题:一是扶谁———精准识别贫困户;二是谁扶———学校统筹、各二级单位结对帮扶;三是如何扶———利用办学优势和特色,开展党建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智力扶贫等。
“全校党员教工自觉踊跃捐款近80万元帮扶贫困户,各级党组织每年组织200多人次投入乡村扶贫。”长期驻村扶贫干部叶德波介绍,自2016年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以来,学校结对帮扶的二级单位共有176批次、800多人次到沙田村开展一对一的帮扶工作。学校利用教职工捐款、学校自筹资金等方式筹集资金近120多万元,主要用于沙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项目发展和帮助贫困户增收脱贫。
学校在自筹资金帮扶村里的同时还广泛争取各方资源,积极开展援助援建。海军某部医疗队先后两次到村里开展义诊活动,发放价值3万元常用药品;社会爱心人士旅美华人从2017年起每月资助3名贫困学生1000元,到现在已资助近3万元;香港道德会为村里的小学捐赠电脑一批。驻村工作队积极协助29名符合条件的人员申请了农村五保户资格,每人每月能足额领到五保金;32户低保贫困户107人申请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每月每人能足额领到低保金;43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申请教育补贴,每个学生在减免学费的基础上还能领到3000元以上的生活补贴。18户住房不安全的贫困户申请了住房改造补助,目前已全部建成使用。
四年来,岭南师院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扶贫与扶智相结合、科技扶贫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在“三结合”上精准施策、多措并举,确保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
扶贫先扶志。刘明贵认为,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贫困户树立摆脱贫困的斗志勇气,激发贫困户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从根本上铲除滋生贫穷的土壤。岭南师院扎实有效的扶贫工作,形成了“三促进”模式:促进扶贫地群众转变思想、促进扶贫地贫困户精准脱贫、促进扶贫地党组织战斗力提升。
“贫困户已切实克服等、靠、要思想,逐渐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激发了脱贫致富的意愿和信心。”叶德波介绍,留守儿童、智力障碍孩子得到确切关怀,智力扶贫卓有成效。村民家庭重视教育、崇尚教育得到进一步强化,截至目前共有5名贫困家庭学生考取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