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徐晓峰教授课题组近期在国际顶尖材料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发表了题为“Solar-Driven Interfacial Evaporation and Self-Powered Water Wave Detection Based on an All-Cellulose Monolithic Design”(《基于全纤维素材料的一体化设计实现光热界面蒸发和自供电波浪监测》)的研究成果。本项研究针对全纤维素基光 /热能量转换器件与纳米摩擦发电机一体式系统的设计与构建,实现了污水处理、海水淡化与波浪监测的有效结合与协同利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9 级博士研究生李娜为本论文的第一作者。
利用丰富无污染的太阳能驱动界面水蒸发来实现高效的水净化,是近年来污水处理和海水淡化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然而,光 / 热水净化技术在提高水蒸发与收集效率、环境友好材料使用、三维一体式器件设计、多种能量协同收集与利用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徐晓峰课题组通过对纳米纤维素材料的改性和微观结构调控制备了一体式全纤维素基太阳能驱动光 / 热能量转换器件,实现了高效、稳定、耐用和环境友好的污水净化和海水淡化。基于光 / 热转换器件出色的自漂浮能力,成功地将其与纳米摩擦发电机结合,实现了对开放水域中常见波浪信号的有效测量,拓展了光 / 热能量转换器件对水文环境监测的新功能。本部分的器件制备与测试得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李潇逸教授的大力支持和协助。相关工作获得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项目、中国海洋大学青年英才工程启动基金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海洋生命学院多位合作教授的支持和协助。
(本报通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