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风廉政建设是党建工作的重要部分,根据高校党建工作的特点,不仅要治表,更要治本,不仅要严惩,更要预防,要形成科学有效的防治机制,把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引向深入。
加强思想政治和廉洁自律教育,提高道德修养,建立和完善思想教育机制。党风廉政建设自觉性的提高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实现,将其纳入学校日常运行管理之中。学习规范上,坚持系统性学习,增强党员廉洁自律主动性和自觉性;学习方式上,要将政治学习寓于日常业务工作实际,通过提高思想水平来改进工作作风,做到知行合一;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价机制,建立定性和定量的关键指标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定性要求、具体措施、落实效果等指标同业务工作同时详细量化,并逐层分解到各院系和基层单位,做到思想教育与日常业务工作同时部署、同步考核,并作为奖惩和业绩考核的依据,保证思想教育真正落实,取得实效,改善在思想教育“软”落实的现象。
做好教育宣传工作,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廉政文化建设是高校宣传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校园的政治和现实需要。学校应根据自身优势和实际需要,广泛开展学术研讨活动,发挥专家优势,深入探讨高校廉政文化的概念、特点及内容结构,不断创新校园廉政文化的建设理论。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要拓展课堂教学平台,完善传播媒介载体,区分教育对象,实施分层教育、分类教育,培育廉洁教育体系,提高廉洁教育的针对性;努力构建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多元立体网络,主动与纪检、监察机关建立业务联系,依托其专业素质和实践经验优势指导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改善廉政文化建设的人文环境。
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制定详细操作规范,为党风廉政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制度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载体,健全和完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制度和体系是构建预防违法违纪行为的第一道防火墙。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发挥教职工的民主监督优势,加强民主监督。高校教职工是知识层次较高,民主意识较强的公民团体,比较重视自身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要通过各种激励措施发挥教职工的监督作用。通过学习论坛、公开监督信箱等方式,借助互联网进一步加强信息管理和完善校务党务公开,让权力的实施在阳光下运行。
高校党风廉政建设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领域和关键阵地,更是高等教育事业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政治保证。高校要将自身发展和党风廉政建设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将其融入到科研、教学、人事管理、制度建设、科技创新、学风校风等工作的整体过程和各个环节之中。高校党风廉政建设需要创新思路,在关口前移上下功夫,讲究方式和方法,及时发现并解决影响高校党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抓住违纪违法易发多发的领域和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建立制度和流程,结合高新技术手段,提高反腐败的实践水平,为高校科学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