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央美术学院 - 《中央美术学院校报》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年度提名·2020

“炁象·埴象——马路&吕品昌的艺术”双个展开幕

2020-11-09     浏览(114)     (0)



马路 《钟灵毓秀(2020-06命名)》 丙烯 综合技法100×140cm 2017


吕品昌 《太空计划No.18》 钢铁 不锈钢和废旧机械零件 270×340×340cm 2008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年度提名·2020:炁象·埴象——马路&吕品昌的艺术”双个展于2020年10月17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这也是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时隔9个月后恢复开馆的首个大展。本次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担任学术主持,修复研究院院长王颖生、美术馆馆长张子康担任展览总监,红梅担任策展人。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在致辞中表示,中央美术学院的传统是尊重学术、追求卓越。美院造型学科是历经百年的老学科,从改革开放到新时代以来,我们始终在探索造型学科的发展如何能够跟上时代的脚步。马路教授和吕品昌教授就是在造型学科长期以来一方面担当学术组织工作,另一方面长期思考如何使造型艺术具有时代表现力的突出代表。

谈及此次提名展二位教授展出的作品,范迪安表示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他们长期思考如何在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语境中找到中国艺术新的生发点,找到自己艺术创新的原点。在这次展览中既有马路一大批具有天地宇宙意识的新作品,又有他在绘画媒介和材料上所形成的各种表现风貌。陶瓷艺术有千年以上的传统,更是在今天面临着现代转换和创新发展,吕品昌这些年抓住了陶瓷媒介材料的转换,探索不同工艺和陶瓷材料结合的可能性,可以说从多个维度去研究,形成了此次展览所呈现的丰富面貌。二是他们都特别注重艺术的品质。无论绘画什么形态,雕塑何种模样,无论表达什么主题还是作品有多大体量,其实中央美院看重的就是“品质”。而这个品质后面是艺术家长期积累,深度研习以及在文化中熏染出的学养。三是他们对中国美术在当代发展的信心和信念。无论绘画亦或是雕塑,在当今都遇到创新这一极大难题的语境下,二位始终抱定勤勉、勤奋、一如既往的情怀和精神,才有了此次展览极为丰富的展出作品。

策展人红梅谈到,马路看见了“炁象”,既不同于西方经典的抽象,也不同于中国传统的意象,“炁象”是能量的转换,是变化发展,是自然生成,却被艺术家人为发现之“象”;吕品昌看见了“埴象”,“埴象”是其深深扎根中国大地,从陶土中来,怀着匠心的赤子之心创作出的原型与复制,博弈与张力、规制与自由之象。二位艺术家的“炁象”和“埴象”创造了自己的艺术史,也推动了中国现代艺术发展和变化的可能性。

本届年度提名展展出了中央美术学院原造型学院院长、油画系主任马路教授和原造型学院副院长、雕塑系主任吕品昌教授的新作共计100余件。“炁(qì)象·马路艺术十年”分为三个版块展出:“那”系列(2010-2013)、“听”系列(2014-2016)、“重叠”系列(2017-2020)。“埴(zhí)象:吕品昌艺术三十年”分为三个版块展出:原型·复制(复制系列)、规制·自由(金砖系列、历史景观系列、触摸世界系列、太空计划系列)、博弈·张力(捆绑的形体系列、璧系列、阿福系列、中国写意系列),清晰呈现了二位教授在各自艺术领域的深入探索和艺术成就。

展览展至11月1日。

宣传部 吴琼/文

美术馆 李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