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吉林大学 - 《吉林大学报》

校刊出版大事记 (之五)

2020-11-13     浏览(132)     (0)

1978年

●1978年9月11日,恢复出刊的 《吉林大学》第一期正式与读者见面。报头采取郭沬若体的校名,校名下方加注汉语拼音 (JILINDAXUE)。本期校报的头版头题,刊发了校长唐敖庆的文章 《加快步伐,办好学校》,文章重点指出:“我们一定要思想再解放一点,胆子再大一点,办法再多一点,步子再快一点,群策群力,打一场翻身仗。向着使学校成为教育中心、科研中心的方向,来个大发展、大提高,以尽快适应四个现代化事业的需要。”报眼选用校园风光照片 (外语楼);二三版开辟专栏 “肃毒篇”,邀请张松如、谢邦杰、孙家钟、金景芳、孙维张等知名教授揭批 “四人帮”的余毒,畅谈如何解放思想、快出人才,勇攀科学高峰等话题;三版还创设 “现代科技”专栏,介绍了 “光化学与我校的光化学研究”;四版还刊发了2则消息、1则通讯。消息一是 “六所大学共同开展量子化学研究与培养研究生协作会议在我校召开”;消息二是 “哲学系举行真理问题讨论会”;通讯是介绍数学系计算数学教研室 “采取措施,加快培养青年教师”。此外,四版还刊发了中文系学生署名晶品撰写的 《小花坛赋———校报复刊祝辞》。

●1978年9月28日,校刊 《吉林大学》第二期一版刊发消息:“广开才路,多出人才———今年我校录取 110名研究生”。根据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 1978年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安排意见》,学校 8个系 22个专业,本着 “自愿报名,单位推荐,文化考试,择优录取”的原则,共招收了研究生110人 (含6名拟选派出国的研究生),其中文科21人,理科 89人。我校今年录取的研究生,年龄最小的是22岁,最大的是40岁。他们当中,有相当数量应届大学毕业生和老五届毕业生,以及文化大革命前中断学习的研究生,还有破格录取的初中毕业的知识青年。1978年,研究生招生恢复,著名古文字学家,我校历史系考古专业于省吾教授惜禹寸陶分,广植桃李,承火传薪,于今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5名。这5位研究生日后皆成为学术界精英,吴振武先生即是其中破格录取的翘楚。

●1978年 10月 13日,校刊《吉林大学》第三期一版刊发消息:“为加强学术工作,我校恢复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两个学术委员会”。早在1978年10月6日,经党委常委会讨论通过,学校恢复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两个学术委员会,并于11月4日召开成立大会。自然科学技术委员会由32人组成,唐敖庆是主任委员,王湘浩、余瑞璜、蔡镏生、吴式枢、江泽坚任副主任委员。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委员会由 35人组成,张松如是主任委员,关梦觉、金景芳、王琨、高清海、李木庚任副主任委员。

自此以后,校刊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有效地发挥着宣传的喉舌功能,记载校史、传播信息、办报育人、传承文化的办报作用日益显现。比如:学校的学科专业发展,建立研究生院;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博士点、硕士点;学科专业建设,建立理科基础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相继成立的经济管理学院、法学院、外国语学院、商学院、行政学院等,新增的系所和专业;师资力量方面,新当选中科院院士和新增博士指导教师的情况;学校基本建设和进展,新校区的建设,逸夫图书馆的奠基,文科院系南迁;学校争取尽早进入 “211工程”采取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国家教委与吉林省政府共建我校;与国内外高校建立校际交流和友好往来,以及我校40周年、50周年校庆的盛况等等,这些无一不记载入校报,无一不在吉林大学的历史上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