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乔庄村,据老人传述,孙传芳的父亲孙毓典20岁时中过秀才,后屡试不第,便在乡下开私塾授徒。他娶一历城县黄河河工包工头之女为妻,名张连芳,生育3女1男。光绪十一年(乙酉)农历三月三日(1885.4.17),大约在孙毓典38岁时才生有孙传芳,可谓老来得子(孙毓典享年50岁),故而取乳名“根吉”。孙传芳天资聪明、伶俐,6岁入私塾,后又能言善辩,为人机警、圆融,人缘颇好,深得父母疼爱。怎奈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孙传芳近12岁时,孙毓典私塾里一个孙姓本家舅舅的孩子顽皮,被孙毓典用戒尺严惩,随后与其家人发生争执、扭打,结果孙毓典的发辫被揪下一大绺,师道尊严扫地,旋又感风寒,一病不起,不久便撒手人寰。
父亲去世前,孙传芳的大姐、二姐均已出嫁。大姐嫁与山东商河县程姓人家,家境殷实(其外甥程登科,后在孙传芳军中任军需处长,孙传芳被刺后参与了后事料理);二姐嫁与历城县逯姓人家,家境一般。父亲去世不久,孙传芳祖母王氏也离世,孙传芳只能跟三姐和母亲相依为命,度日维艰,又经常受到婶母们挤兑,加之1897年前后山东连年大旱,农村歉收,陷于困境。无奈之下,孙传芳只得随母亲和三姐投奔商河县大姐的婆家求食,程家人很厚道,对他们母子不薄,备加照顾。1899年,义和拳祸骤起,直隶、鲁北都是义和拳活动中心,所谓“义和拳起平原,不到三月遍地传”,商河县正处这一区域。据记载,义和拳对于一切带“洋”字的东西一律仇视、摧毁(“洋钱”除外),不光杀戮中西教徒、焚毁教堂,只要国人沾上“洋”字的边儿,如铅笔、书写纸、煤油灯、机纺布衣袜、西服、阳伞、白铁杯、小眼镜、西式建筑等等,一概毁物杀人,无论妇孺,绝不手软。孙传芳大姐所在的程家,因开钱铺经商,属于城南富户,自然涉“洋”面多多,遂成为义和拳焚掠的重点对象,商河的处境岌岌可危。为避乱,是年,母亲张连芳携一对儿女返回历城二女儿家(今属济南高新区逯家鹊山村)避难,期间也不时到城里的巡抚衙门一带找点伙计做,挣点零碎钱维生。
1899年12月,清廷任命正率领武卫右军在山东操练的袁世凯,接替毓贤出任山东巡抚,镇压山东义和拳。袁世凯武卫右军的领导机构叫“新军督练处”,下设参谋、督操、执法三个营务处,分别由徐世昌、冯国璋、段祺瑞、王英楷等人任主官,王英楷时为执法营务处总办,地位与“北洋三杰”平等。王英楷(?-1910),辽宁海城人(祖籍山东,应为原隶属山东的馆陶及鲁西一带的早期“闯关东”移民。待考),最后官至清兵部侍郎。他是附生出身的秀才,身材英俊,外号“王胖子”,早年曾开馆授徒。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他在海城组织团练,奋勇杀敌,与宋庆所帅毅军(后编为武卫左军)协同作战,并在协庄台战斗中因掩护宋庆而身负重伤,由此深得宋庆器重,战后被宋庆推荐进入天津北洋武备学堂,一年毕业后,跟其他该学堂众多毕业生一样,于1895年被举荐进入袁世凯在小站编练的新建陆军之中担任要职至今。
王英楷随同袁世凯入住济南后,凭借山东老乡的熟络关系,经人介绍娶了孙传芳的三姐做二房(因这时王英楷的夫人患有严重抑郁症,疯癫无常)。孙传芳随母亲一起搬进了王府生活,王英楷对孙传芳极为喜爱,让他跟公子们一起读书。1901年11月袁世凯调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驻地保定,王英楷随之携同孙传芳全家迁居保定。
1902年,袁世凯在保定设立督练公所,负责编练北洋常备军,下设参谋、教练、兵备三处,王英楷任总参议。是年夏,又设置了练官营、行营将弁速成学堂等军事培训学校。孙传芳被王英楷推荐进入练官营学习,跟杨文恺成为同学,后来成为生死换帖弟兄。
1903年,袁世凯在保定又成立近代规范化的“北洋速成武备学堂”(后改称北洋陆军武备学堂),聘请德籍、日籍专家任教。是年9月,孙传芳以优异成绩被保送进入该校学习,成为首期学员,与杨文恺、卢香亭、周荫人为同学。在“北洋陆军武备学堂”的学员中,跟孙传芳先后同学、校友的军界名人数不胜数,如齐燮元、王金钰、王承斌、臧式毅、孙岳、郑俊彦、蒋介石、白崇禧、顾祝同、夏威、黄绍竑,还有从此校考取赴日本留学时的诸多同学等。因此,有人戏称:民国年间的军阀混战,实际就是一帮同学们之间的窝里斗!是年冬,孙传芳的母亲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