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师范大学 - 《山东师大报》

幸得与君遇

作者:历史文化学院 韩梦洁    
2020-11-11     浏览(240)     (0)


若说江南,最好不过那烟花三月,琼花盛放,丝丝香气沁人心脾。

遇见他,便在这三月烟花绽放的时节。一阕词,一段情,一抹愁思,一许豪情,便将这个翩翩公子刻入心底。

纳兰容若。

这样干净的4个字,没有什么特别的修饰,就像池塘里一朵自然生长的莲。初读时,平静;细嚼起来,又有几分的意味深长。本是满族人,他的名字却没有满族人的艰涩难懂,相反沾染着几分江南的诗意。

按理来说,婉约派词人应长于那温柔的江南人家,像是李煜、柳永等,纳兰容若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北方人,还来自于一个善骑术、喜烈酒、豪气满分的民族。他生于京师,祖上是纵横草原赫赫有名的叶赫部。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应是马上挥洒热血的武将,但他偏成为了马背上的公子,词坛里的一颗夜明珠,让人每每读到他的名字时,总会想起那江南烟柳、细水人家。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初遇纳兰时,是在电视上。热播剧

《寂寞空庭春欲晚》中张彬彬饰演的纳兰容若一下闯进了我的心房。怎么会有如此君子,温文尔雅,遗世独立,独自闲行独自吟呢?“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大抵是他最真实的写照吧。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再见纳兰时,为这一首《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柬友》。彼时正是对爱情懵懂的时期,爱他人的风花雪月,羡他人的至死不渝,读着缠绵不绝的词,很容易将自己代入其中,仿佛自己也成了那句词中的斯人,无限愁绪涌上心头。是怎样的七巧玲珑心,才能写出如此纤尘不染的词呢?又是经历了怎样的别离,词间才能如此悲戚?!“人生若只如初见”将我领入了纳兰的一方天地。

有人说,怕是只有多情的人才能写出这一手漂亮文章。因为多情,是以能觉察出他人不能觉察之事物;因为多情,是以能感受到他人不能感受之情感;因为多情,连七情六欲都比常人多了几分。欢乐时分,只觉山川奔腾,万物生生不息,世上没有比他更快乐的人;而哀戚时分,从那七巧玲珑心里扩散出的哀痛蔓延至心肝脾肺,令人窒息。是的,纳兰确实如此。

纳兰的一生在多情中走过。从“一生一代一双人”的主角——表妹,到“赌书消得泼茶香”的此生挚爱——妻子卢氏,再到江南烟雨中的红颜知己——沈宛,对每一段感情,纳兰都用情至深,但皆不得善终。他的爱情,就如那烟花,绚烂过一时,但却最终消散,无影无踪,徒留自己空伤悲。尝过相爱之甜,品过离别之苦,纳兰的词方能引人共鸣,让人在词中领略世间百态。

“烟花易散人易冷,怨那情深而不寿。”纳兰度过了一个春秋一个冬夏,又度过了一个冬夏一个春秋……于康熙二十四年溘然长逝,年仅三十一岁。一代“词圣”就此陨落,留下了一地的残香与叹息。许我折一柳来拜别。

先生信手的一阕词波澜过你我的世界,可以催漫天的烟火盛开,可以催漫天的茶蘼谢尽。无人不吟《饮水词》,无人不叹容若君。在这钟灵毓秀的词世界,幸得与君遇,得以读懂你那玉壶冰心。敬,容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