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文武 研究生记者陈晓玲)10月28日和11月3日,我校研究生教育工作专题调研座谈会研究生工作管理人员专场和研究生导师专场分别在中心校区鼎新楼A910会议室召开,旨在进一步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提高我校研究生培养质量。校长张希出席会议并讲话,副校长郑伟涛主持会议。
在两场座谈会上,与会者围绕发挥导师在师德学风建设中的作用、研究生导师遴选机制、研究生培养目标和毕业标准、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生源质量、研究生教育改革八个专题进行了发言,汇报了各学院研究生教育工作现状,总结研究生教育培养经验,针对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在研究生工作管理人员专场,张希认真听取大家的汇报和意见后,肯定了各学院在研究生教育工作中好的做法,就大家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表示感谢。他指出,实现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要旗帜鲜明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爱国主义精神。老师们要充分考虑青年学生的特点,平等、真诚的与学生交流。各院系要结合自己的历史,讲传统,讲故事,提高学生践行科学精神的自觉性,让学生懂得科学伦理和学术规范是学术活动必须遵守的学术 “法律”。在研究生培养质量方面,必须加强全过程管理。把好入口关,选拔基础好、有潜力的学生。要遵循教育规律,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宽严相济。既要有严肃的治学态度和严格的标准,又要营造合作大于竞争的环境,允许学生在研究活动中试错。严格把关开题的书面报告与口头报告,不合格要重新开题;加强中期考核和答辩审核。在研究生管理制度方面,要建立研究生指导小组制度,由老中青教师组成,邀请从事不同研究方向的专家,参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对研究生选题、资格考试、预答辩等集体把关,对学生开展创新研究给予具体的及时指导。要充分考虑学科特点,各类研究成果要有不同的呈现方式。在各种奖励评审中,要改变单纯以发表论文数量、期刊影响因子或者所有论文影响因子累加等定量数据为依据,建立以价值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包括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
在研究生导师专场,张希指出,无论是研究生教育还是本科生教育,都进入了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工作的重点是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应对全球人才竞争的基础布局。他与大家分享了什么是导师?怎样从合格的老师到合格的导师?他认为导师是从你身上看到比你自己所看到更多的天赋和能力,并能帮助激发你天赋和能力的人。强调导师首先要立德为师,再立德树人。
张希最后要求研究生院要对一些有共识的问题,做进一步调研论证,将大家的建议变成学校的政策,变成提升学校研究生教育的行动。他希望全校各个院系、研究生导师都要认真学习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了解新时代对研究生教育的新要求,争做新时代合格的研究生导师。
研究生院相关处室负责人与部分学院分管研究生业务副院长、党委副书记、研究生秘书及辅导员和博士生导师分别参加了两场专题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