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韩帅)11月4日,我校召开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 (扩大)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会议由校党委书记姜治莹主持。
会上,党委宣传部部长韩喜平介绍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的基本情况和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主要内容。
姜治莹指出,要深刻认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重大意义,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把五中全会精神传达到每个基层党组织、每名党员。党员领导干部要把此项工作作为当前的重大政治任务,站在全局的、战略的高度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研讨的重点内容,做到先学一步、学深一层。组织部门要把学习全会精神作为干部培训的 “必修课”,通过学习培训确保五中全会精神入脑入心入行。宣传部门要统筹各类宣传资源和宣传力量,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坚持网上网下宣传一体推进,大力营造学习宣传贯彻的浓厚氛围。人文社科学部各学院要扎实做好研究阐释,组织相关专家学者推出一批有深度、有价值、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为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提供坚实学理支撑。姜治莹指出,距离2021年到来,只剩不到2个月时间。要强化责任担当。认真梳理好今年的各项工作,以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抓好当前工作,加快进度、加大力度,推动各项工作圆满完成,打好年底收官战。要明确目标任务。明年是学校 “双一流”建设深入推进之年,更是 “十四五”规划开局起步之年,需要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细处谋划,把大规划分解成小计划,把长期目标分解成阶段目标,确保切实可行、取得实效。要狠抓工作落实。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从讲党性、当先锋的高度,抓好各项工作贯彻落实,全力保障学校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校长张希表示,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应该遵循绿色发展的整体构想和逻辑,落实全面绿色转型要求。要推进学科专业优化转型。重新定义一些学科内涵和发展方向,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抓住新文科、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建设的契机,适时增设符合国家绿色发展要求的交叉学科方向;要以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发展。着眼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与技术难题,聚焦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凝练绿色科研方向,布局开展绿色技术创新,孕育新的科研增长点,培养高水平人才;开展绿色校园建设。落实全面绿色转型要求和绿色学校创建行动的要求,注重绿色校园的规划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积极加快智慧校园建设,实行绿色运行管理。着力打造绿色环保型校园,开展好生态文明教育,支持和引导师生参与组织多种形式的绿色生态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绿色发展的责任感和行动力,养成健康向上的绿色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校园。
党委常务副书记蔡莉在发言中说,学校扶贫工作也有显著变化。一是由量变到质变,从原来的单纯完成指标到认真思考能为扶贫对象带来什么变化,真正实现项目转化战略;二是由 “要我扶贫”到 “我要扶贫”的变化,扶贫工作由单向变成双向,进一步提升学校参与扶贫工作师生的获得感;三是与其他高校形成扶贫战略联盟,采取一系列举措,发挥各高校的优势资源,为扶贫地区带来更大的根本性转变。
副校长王玉柱谈到,作为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深感紧迫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深刻领会全会精神,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增强 “四个意识”、坚定 “四个自信”、做到 “两个维护”;务必钻研业务全面更新理念,全面提高工作本领,解放思想,用改革的精神推进工作,科学规划好所分管的各项任务,服务好学校“双一流”建设;务必勤勉敬业,时不我待,恪尽职守、精益求精,不等不靠不懈怠,不断为吉林大学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副校长赵国庆在发言中谈到,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将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五中全会精神上来,坚持立德树人,不忘初心,高质量推进学校 “双一流”建设,为东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副校长边铁表示,学校应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大有作为,要发挥农学学科科研和人文社科优势,助力完善乡村治理。将人才培养与服务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有意识地培养立志扎根基层、建设农村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将巩固脱贫成果与促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巩固脱贫成果,防止重新返贫,助力乡村建设,促进乡村振兴。
副校长赵宏伟表示,为落实好 “十四五”规划专题全委会和常委会有关部署,保障规划编制的目标性、导向性、科学性、合理性、实操性和可考核性,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组织做好学院和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切实做好校—院规划、专项—院级规划的有效衔接,为使十四五规划的各项任务和指标更科学合理,更具实操性。
学校党委理论中心组全体成员、各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本次学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