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贵州大学 - 《贵州大学报》

百余专家学者共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发展与当代构建

作者:马涛 王奕霖    
2020-10-26     浏览(113)     (0)




  本报讯(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马涛 王奕霖)10月17至18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发展与当代构建”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2020年年会在孔学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党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120余人参会。
  贵州省政协副主席陈坚,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会长、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名誉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郝立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王立胜研究员,贵州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徐静,贵州大学党委副书记骆长江,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党委书记索晓霞研究员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贵州大学副校长杨松主持。陈坚指出,在与中国实际国情不断结合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中国化,形成了实践特色鲜明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好、发展好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维护我国长期繁荣稳定的关键所在,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的历史使命。
  郝立新表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变革,它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今年恰逢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恩格斯诞辰200周年。纪念恩格斯的最好方式之一,就是回顾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程,重温马克思主义创立者的经典思想。
骆长江表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恰恰反映着中国由弱到强崛起的历史过程,理论和现实的互文使得回顾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发展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骆长江介绍了贵州大学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希望大家能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贵州大学哲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开幕式后,与会专家和学者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内涵和现实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等议题,深入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本和思想,厘清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之间的互文关系,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结合的有效路径,回应世界变局提出的时代课题和现实问题,旨在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向世界舞台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以更强的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据悉,本次会议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教学与研究》 编辑部、贵州省孔学堂发展基金会协办,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