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报》

名城名人访(一)台 湾 法 务 部 前 部 长施 茂 林 访 谈

作者:◆文字整理:许晓跃温谟  □◆阮波(人文社科系副教授)    
2010-09-30     浏览(337)     (0)

文章介绍了##前法务部部长施茂林在中山与电子科大中山学院师生交流时强调“柔性司法”的理念,呼吁法律从业人员应怀有关怀、同情和仁慈之心,让艺术与法律相结合,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施茂林还介绍了自己的艺术爱好和茶道哲学,希望“法律风险”观念能造福两岸人民。





  暑假期间,“台湾学生修学行及法律界交流活动”访问团一行100余人访问伟人故里中山,与电子科大中山学院的师生进行了交流。台湾前法务部部长施茂林先生作为领军人物,与主持人畅谈了台湾法律界现状及其“柔性司法”的理念。
  施:施茂林,台湾法务部前部长,台湾中华法律风险管理学会理事长、亚洲大学讲座教授
  阮:阮波,专访主持人,人文社科系副教授,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市批评家协会副主席
  ■“我其实比较强调‘柔性司法’,希望每个参与到司法系统里的工作人员都有一颗柔软的心”
  阮:您曾历任台北、台中、高雄等地的法官、检察长等职,对台湾整个司法体系非常了解,您觉得目前台湾的司法状况与你在任期间有什么不同吗?
  施:我想差别会因人而异,因时空而异。但一直被同样关注的问题是:司法的公信力跟老百姓的信赖度怎么去提升。最近有几个大案子发生,民众对司法这个议题有了更广泛的关注度,我想这是全民的心愿——— 提高整个司法体系的功能。
  阮:说到大case,像陈水扁的案子,大家给予了很多关注,但台湾民众对各个领域的不同案子都会很关注么?
  施:对,像防腐、黑道、选举时的恩恩怨怨到普通民生,台湾民众都一样会非常关心,大家都希望这个社会更进步,民主更清明。
  阮:您自觉任法务部部长期间抓得较成功的部分是什么?
  施:我其实是比较强调“柔性司法”,希望每个参与到司法系统里的工作人员都有一颗柔软的心,将爱贯穿在司法的过程中,处理任何事情都要贴近老百姓的需求,这是我当初提出的一个主流思想。
  阮:就像你现在所倡导的“法律风险”概念,应该就是提醒大家"防患于未然",普及法律的基本理念与知识?
  施:是的,其实有很多案件在审理的过程中都让我们很可惜,如果事前他们懂一些法律的话纠纷都是可以避免的。
  ■“博爱这种精神,如果能在司法中转化运用,是最贴近老百姓需求的”
  阮:那么在你的司法生涯中,有没有遇到一些案子是无论判谁赢,都让人感到遗憾心疼的?
  施:最典型的就是离婚的家庭案件。要判给谁都是两难,而且我们不能单一思考,不能表面地去看问题,所以要深度去了解父母的脾性、环境、职业、教育各方面的背景,看谁对孩子最有利。我一直提醒那些父母亲,离婚不是新战斗的开始,而应修补重建新的关心、新的朋友关系,应共同把这个小孩照顾好,让他长大成为栋梁之才。
  阮:其实判给哪一方对孩子而言可能都是一种伤害,只能尽量去弥补。你提到过,法律是一种很硬的东西,需要一种柔性的东西来与之调和补充,也许只有这样社会才能更和谐更完美。
  施:所以我就一直提倡“柔性司法”,其实“柔性司法”需要每个参与到司法程序中的执法人员都怀有关怀、同情,最重要的是有一颗仁慈之心。
  阮:如果这个社会的法律从业人员都能如你所愿有一颗诚恳博爱的心,大众也都了解法律风险,在一些问题上可能就不非得用法律的强制手段去制止不可了吧。
  施:博爱这种精神,如果能在司法中转化运用,是最贴近老百姓需求的。我们每个人都学习孙中山先生的博爱精神相信对两岸的发展与司法都是有很大帮助的。所以我任部长期间一直强调,所有的司法工作者都必须有好的修养,你柔软的心、关怀之情自然会产生,而人的修养可以在艺术中形成,在艺术的世界中你会有很多关注和体会,然后在感情世界中得以升华。
  ■“从艺术中可以感受到爱与关怀,做事的方法也可以在自然与艺术中学到”
  阮:艺术与各门类之间的确是融会贯通的,可我也是第一次听一位法律界人士谈到艺术对法律工作有这么大的帮助。
  施:从艺术中可以感受到爱与关怀,做事的方法也可以在自然与艺术中学到,比如你观察大自然,美好的事物使人赏心悦目。法律也是同样的道理,一件复杂的案子,你如何通过观察去化繁为简,使它有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法。
  阮:爱才是最高境界——— 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你把诸子百家中墨子的“非攻、兼爱”与儒家的礼教思想都揉合到了法家“以法治国”的思想体系中,这大概也是一种艺术吧。听说您琴棋书画都很在行,还特别精通茶道,这么多爱好会很费精力么?
  施:时间是由自己想办法支配的,而且你非常喜欢就不觉得是障碍,反而会坚持经营下去。我会定期去看画展,听音乐会,当然还有与家人在一起煲茶,现在我最喜欢的是去茶山,看茶叶生长的情况。茶道是一门可以修生养性的生活哲学。
  阮:我希望你所提倡的“法律风险”能继续造福两岸的人民,同时也希望你这种法律与爱相结合的法律观能深入人心。
  施:“法律风险”这个观念其实是从国外引进的,大陆也在做,目的是让所有的人都能远离被害,大家都有危机意识,能预测到风险,我希望推行下去这个社会能够平平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