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石油报社 - 华北石油报
触手可及的幸福
作者:□王淑霞
岁月匆匆,我已在采油小站工作了30 年。小站伴我成长,我伴小站改变。回首一路走来的这些年,吃、住、行等触手可及的幸福虽甜中带着一丝苦涩,但都在时间的催化下幻化成心底一份珍藏的回忆。
1989年,我从技校毕业被分配到采油四厂的一个小站工作,满心的期待和蓬勃的热情在我走近它时瞬间熄灭。小站的周围是空旷的荒野,只有一条被长年踩踏出的小路蜿蜒伸向院内,路旁一丛丛发黄的狗尾巴草是最有诗意的风景。小站虽已建成多年,却只有几间破旧的列车房,那冰冷的铁皮一如我冰凉的心。
那时候,小站连做饭的炉子都没有,窘迫的条件促使大家开动脑筋想方设法解决热饭的问题。我和同事们每天丁零当啷地带着搪瓷饭盆、拎着暖水瓶,到站的第一件事就是将饭盆放在计量间伴热水管线上保温。
那时候,员工的业余生活很单调。宿舍里没有电视机,男员工除了聚在一起喝酒、打扑克,就是睡大觉;女员工聊天、织毛衣、听收音机。倒休日几乎都是靠这些来打发时间。
那时候,上下班坐的大卡车冬冷夏热,开动起来又摇又晃。赶上雨雪天气,还要在泥泞的土路上颠来簸去,若是陷在泥里出不来,就得下车去推拉抬挪展开一场“大营救”。用我们的话说,车可比人娇气多了。
那时候,提倡“先生产后生活”。虽然条件艰苦,可大家没有一句怨言,工作忙碌而井井有条,脏活、累活抢着干,心劲儿特别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平整井场、修理井台。春秋季设备保养时,大到抽油
机、加药泵、分离器,小到每一个阀门、每一个螺栓都精心保养、细致维护。
员工们用汗水和心血修葺着小站的一砖一瓦,浇灌着一草一木。小站亮了、美了,他们那一张张挂满汗珠的脸也乐开了幸福的花。
有人说,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雅;有人说,幸福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甜蜜;有人说,幸福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舒畅。而小站的员工却说,油田改革发展成果惠及一线员工,让大家切实感受到企业的温暖,是幸福!
员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油田公司的奋斗目标。在党的十九大精神引领下,油田公司以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为目标,改善工作环境和设施,让员工吃得放心、住得舒心、坐得顺心,努力把食堂、公寓楼、通勤车打造成员工幸福的港湾、心灵的归宿。
近几年,随着员工食堂硬件设施改造,就餐环境逐步改善,员工需求已经超越了热饭、热菜、吃饱这些基本标准。
食堂装饰整洁时尚,员工就餐推行“绿色健康、好吃不贵”理念,一日三餐都有热菜热饭。各种菜肴、主食分盘摆放在固定位置,就餐人员还根据个人口味、爱好自助取食,避免浪费。食堂每周变更食谱,做到荤素搭配、食材多样、味道鲜美、价格便宜,深受员工喜爱。
休息好、精力旺,安全稳、幸福长。员工公寓楼的改造、维修装饰与注重环保理念相结合,使室内外环境、文化氛围焕然一新,确保员工住得舒适、满意。
推行无线网络覆盖进公寓楼,敞亮的房间、完善的设施,营造出宁静温馨的氛
围。在公寓楼内部装饰上,着力满足住宿员工“吃住洗娱”全方位需求。房间里摆放的更衣柜给人整洁、清新之感;写字台、椅子配备齐全;洗手间里大到饮水机,小到洗手液、抽纸,处处体现出人本关怀,让员工感到温馨舒适。
员工每天上下班乘坐的空调大客车,既干净又舒适,还能在乘车途中聆听美妙音乐、观看学习视频。小中见大、以人为本,让员工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每天都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如今,再走进小站,就像看到自己精心呵护的孩子一点点长大。值班室里有空调、电脑监控,人工量油被功图传感器量油所取代;室外的绿地里种满了各类时令蔬菜、花卉,周遭丛生的野草换成了一片片浓密的果树林。春天花儿朵朵,夏天浓荫密布,秋天果实累累,冬天雪满枝丫,四季都有别样的风景。
小站这些可喜的变化只是油田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近几年,随着智慧油田建设逐步完善,高新技术快速发展,自动化程序广泛应用,抽油机安装了远程功图测试装置,岗位合并、精简机构人员是转变,更是进步。
国家繁荣昌盛,油田振兴发展,身边的一切都在变化,唯一不变的是大家的工作热情。每天步履轻盈地忙碌在井场上、机泵旁,听着抽油机有规律地运转,好似一组组跳跃的音符,弹奏着石油工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心曲。在这样的工作环境里,一线员工尽情享受通过奋斗得来的幸福。
抚今追昔,心潮澎湃,万分感谢祖国的强大、油田的发展给我们带来幸福生活。祝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祝愿华北油田再创新的辉煌!